但是,此時他這話一出口,居然得到眾朝臣的群起響應。

眾臣紛紛附和。

就連鐵路沿線的外郡官員,都紛紛表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只要太子願意讓他們加入修建鐵路的大業之中,一切都好說。

彷佛剛才堅決反對的不是他們一樣。

而修建鐵路,修建新城,也成為他們眼中的香餑餑。

每個人瞬間開竅,明白了他們能夠從中間獲得的好處。

其實這一點都不難理解。

能夠混到大朝會上的官員,沒有一個是傻子。

他們自然能夠看得出來,建設廣南城能夠給大秦帶來多麼巨大的利益。

拋開情感因素,誰都懂得怎麼選。

不說建設廣南這座巨城,只是說修建鐵路,能夠給沿途的郡縣帶來多大的收益?

簡單想想就能知道,修路需要人,而且需要數以萬計的人。

人吃馬嚼的,總要花費。

這些人,可以說就是移動的錢袋子。

路修到哪兒,哪兒就會迅速富裕起來。

可別小看這些吃吃喝喝,對當地的經濟收益,絕對是一大助益。

更不要說佔用土地以及鐵路修好之後對沿途郡縣帶來的幫助了。

大秦或許還沒有人能說出要想富先修路這樣的話,但是,道理他們卻懂。

畢竟自嬴政修馳道,到後面的水泥馬路。

大秦的交通網建設就從未停止過。

交通方便帶來的好處,誰都能夠看得到。

看到這一幕,眾多番邦使臣,都默然不語。

剛才那麼激烈的爭吵,居然被扶蘇一句話就壓服。

可想而知,扶蘇在監國這段時間,積攢了多少威望。

在這個過程之中,嬴政一言不發。

他心裡很欣慰。

扶蘇這幾年的成長,是肉眼可見的,就算以後去美洲,也能獨當一面。

而扶蘇之所以會站出來,主要還是趙昆藉著送花燈的幾乎,跟趙昆來了幾次千里傳信。

信中涉及的內容,主要還是朝政制度的問題。

以前在雲中郡的時候,扶蘇就讓蕭何分析了一下,內閣制度,後來趙昆又建了不少新衙門。

到最近,趙昆才下定決心,取代大秦原有的三公九卿制度。

大秦如今的發展,日進千里,幾乎每一天,科學院的那群技術宅,都會拿出一些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