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漿!

需要用到的自然是雞蛋,再加上一些豆粉,充分攪拌均勻了之後,看上去金黃金黃的,而且將它從空中倒下的時候,能夠看到它是很有粘性的。

因為豆粉的粘性不強,所以需要加入雞蛋才能增加這種封口的力度,而且加了雞蛋之後,不僅顏色好看了許多,而且也能增加一點兒香味兒。

李老在打雞蛋的時候,還稍稍搖了搖頭,楚雲風一下就明白了他老人家是嫌棄這雞蛋太小了一點兒,一次要打十幾個才夠用。

心中苦笑了一下的楚雲風,已經計算出了這些合成的雞蛋,已經敲了幾百塊錢進去了......

蛋漿製作好了之後,李老用勺子在豆腐上面來回澆淋了一遍,很快就能夠看到蛋漿微微滲透了一點兒進去,將口給封好了。

下面一步就不用說了,很關鍵的一步,需要將這豆腐放進油鍋中再次炸制一番。

而這種將食材包裹起來的東西炸制的時候,更是需要特別的講究,那就是油溫一定不能太低。

太低的油溫在炸制食材的時候,會有大量的油滲透進去,這樣吃起來就會有一嘴的油,而且會讓人很悶、很膩,最重要的是不健康。

但是油溫又不能太高,如果超過200度的話,那麼裡面的餡料還沒有炸熟,這外層的豆腐就會被炸焦了,肯定也是非常失敗的。

火候的掌握對於李老來說輕車熟路,但是其中的訣竅也只有楚雲風一個人看出來了,郭逵和胡月似乎還沒明白這種油溫的必要性。

在炸制的過程中,李老在不停地用鍋鏟晃動著豆腐,但也只是晃動,沒有翻動。

並且時不時地帶起一點兒油從上面澆淋幾下,讓最上面的蛋漿也能夠均勻受熱,將封口封得更加嚴實一些。

因為倒油的時候並不是用的寬油,豆腐下鍋之後,這油量也只是剛剛沒過豆腐而已,並不是完全的淹沒。

這讓楚雲風一下就明白了過來,如果油量沒過豆腐之後,剛剛下鍋的豆腐會讓上面的封漿裂開,而大量的油就會趁機鑽了進去。

等到吃的時候,輕輕咬上一口,就會有大量的油脂爆漿,那樣的口感想必沒有誰會喜歡的吧?

細節啊!

這些都是細節,楚雲風一下就get到了,而反觀郭逵和胡月,兩人似乎還沉浸在認真觀察的狀態之中。

對於李老做菜細節的領悟還是要差了一些,畢竟他們也是第一次看李老做菜,而且說到廚藝嘛?

楚雲風當然是認為自己才是第一啦!

沒一會兒,之前還一直趴在鍋裡的豆腐都開始飄了起來,這說明裡面的內餡已經是熟了,李老把他們全部倒在漏勺裡面開始控油。

下面一個步驟就是調味兒和擺盤了。

魚香味型對於楚雲風來說已經是沒什麼難度,在製作九色攢盒的時候,對於各種味型都是瞭若指掌。

上一次來的那些大師傅可都不是蓋的,每個人在自己拿手菜式上面,都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

而且很多大師傅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手法和一些改良的配方,然而都被楚雲風輕易地就學了過去。

這些都是大師傅們幾十年來的技術總結和心得體會,沒想到最後都便宜了楚雲風,所以上次喝酒的時候可是將他給好好地灌了一番。

魚香的調味兒是需要炒制泡椒等調料的,但是在炒制之前,需要先將料汁兒調配好,這樣在製作的時候就要方便一些。

其實這個步驟對於李老來說根本就是多餘,他來人家做菜的時候,下調料的速度可是很快的,根本就不需要做這個準備。

所以說,現在這樣做其實就是為了能讓三人多熟悉和了解一下這些調料的配比和種類,可謂是用心良苦。

鹽、糖、醋、醬油、高湯、料酒和水澱粉加入小碗之中,用勺子開始慢慢攪拌了起來,這料酒用的是之前做罈子肉的那壇酒,足足二十年的,香味兒非常濃郁。

在攪拌的過程中,李老燒了一小點兒水,準備給青菜斷生,跟楚雲風一樣,也開始一心二用了起來。

鍋中下油,倒入之前剁碎的泡辣椒,“嗤啦”的聲音響起來時,大家都聞到了那股香辣的味道。

泡椒味兒十足,但是卻又特別的香。

整個鍋中都變成了紅彤彤的,顏色很亮,隨後李老又加了一點兒豆瓣醬進去,讓紅色更加深了一些,辣味似乎也昇華了一點兒。

最後丟下去的就是姜蒜顆粒開始爆香,爆香了之後就將之前調好的醬汁兒直接倒進鍋中,在撒上一些蔥花兒,馬上就讓魚香味兒一下釋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