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再將它們切成了碎末,然後慢慢地將它們剁細,放在一旁備用。

楚雲風知道,這被剁碎了的肉末在老傳統的川菜中叫做“火腿蒙子”。

而這“蒙子”就是這樣被剁細的“面面”,也就是小顆粒。

下一步便是處理雞胸肉,這一步跟做雞豆花時處理的方法是一致的。

先要去除雞胸肉上的筋膜,然後用刀背反覆捶打,將雞胸肉剁細,是越細越好。

考慮到李老上了年紀,楚雲風想上前去幫李老處理這個步驟。

剛想邁出步子的時候被侯會長給拉住了。

看見侯會長輕輕的搖了搖頭,楚雲風將步子收了回來。

既然侯會長不讓自己上去幫忙,那肯定是有道理的,現在也不好問原因,總之按照他說的做就對了。

別看李老上了年紀,這拿著刀的精神頭還真不是一般的好,捶打雞胸肉的過程中,整個人站在那裡穩如泰山,感覺一點兒氣喘都沒有。

楚雲風不免有些懷疑,這李老說自己老了肯定是藉口,說白了就是不想教人做菜......

李老一邊捶打一邊將一些細小的筋膜挑出,很快就將這肉蓉給處理好了,非常細膩。

隨後的一幕才讓楚雲風徹底認識這李老的身體素質到底有多好,這都八十多歲了還能有這樣的體魄,簡直是讓人難以置信。

現在終於明白了侯會長為什麼不要自己上去幫忙了,原因是他根本不需要。

這麼好的體力,估計就是讓李老挑一擔水走上兩公里都沒問題......

只見李老將四個雞蛋的蛋清打了出來,然後裝在了一個盤中。

是盤中,而不是碗中!

隨後李老開始拿起兩根筷子,一手將盤子稍稍傾斜一點點兒,一手用筷子開始“摻”起來。

“摻”是四川話,有攪拌、攪打的意思。

大家知道,蛋清不停地攪打之後會起泡,現在我們做菜或者是做糕點的時候都是用機器去攪打。

這樣做既省時又省力!

而傳統菜在製作的過程中那都是全程手工,不會用到機器的,這也是傳統技藝的一種文化體現。

如果是用機器的話,蛋清發泡也要十幾分鍾時間,所以手動攪打的話,這個時間還要比機器用時更多。

不過好在這道菜並不需要像做蛋糕那樣要求高,只需要將蛋清打成雪花狀就可以了。

但是也是得花上10分鐘左右的時間......

從開始到結束,李老就沒有停下來休息過。

手中拿著的筷子很勻速地進行攪打,臉不紅,氣不喘地就這樣持續了10分鐘......

這體力!

簡直就是槓槓的啊!

這麼好的體力哪裡像是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說李老只有五十來歲楚雲風都相信。

將攪打好的蛋清放在一邊,李老開始調製肉蓉。

分次加入一點兒高湯,慢慢地將肉蓉攪散,隨後加入鹽、胡椒、味精和水豆粉。

再次攪拌均勻了之後加入攪打好的雪花狀蛋清繼續開始攪拌均勻。

到這裡所有的準備工作就做完了,下一步便可以開始製作了。

一道像雪花一樣的菜式立刻就會呈現在眾人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