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了老鼻子的事兒了!

涼麵下鍋煮好之後,需要放在盤中進行冷卻,在起鍋之後,需要加入生的冷菜油進行充分攪拌散熱,這樣麵條才不會相互粘粘。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一定,千萬不能加豬油。

豬油一旦冷卻之後是會凝固的,所以你將看到麵條會凝成團,而不是根根都那麼分明。

剩下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調味!

涼麵好不好吃,80%都是看你的調料好不好,只有你的調料弄好了,涼麵的味道才會好吃,這一點不用懷疑。

川西地區最傳統的涼麵配菜使用的是綠豆芽,而一些地方喜歡配上黃瓜絲或者胡蘿蔔絲。

這些都是可以的,只是看個人的口味來調配就行,但是綠豆芽最優秀的特點就是口感比較豐富,脆嫩多汁會讓口感更加有層次感。

綠豆芽在水開之後輕輕焯一下就好,只要斷生就行,時間長了就沒有那麼爽脆了。

涼麵是冷麵,所以它的調味料是需要直接淋在面上,而熱面的調味料是放在碗底的,這是做面的一個技巧,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

所需要的調味料最重要的兩種便是蒜水和姜水。

吃麵不吃蒜,味道少一半!

這句話估計很多喜愛吃麵食的人都深有體會,但是姜呢?估計很多人吃麵的時候不會吃吧?

但是涼麵不一樣,它是必須要加一點姜水的,加姜水的目的是增加一點點兒的辛辣味,同時也能夠中和蒜的味道,讓味道更加豐富。

姜水和蒜水的製作比較簡單,只需要將它們各自剁細之後加入冷開水放置便可以了,一小時之後便可以使用。

在調味的時候,姜水的分量一定要比蒜水少,這是因為薑辣嘴、蒜辣心,加多了的話會破壞掉整個的香味。

所以為什麼楚雲風需要在上午準備呢,因為這些食材準備有個時間差,空閒的時間準備剛剛好。

調料還需要白糖、味精、花椒麵、香醋、紅醬油、紅油、小蔥。

紅醬油是川味小吃中的靈魂,這醬油既不能算是老抽,也不能算是生抽,它是屬於一種複製醬油。

它的做法是透過在醬油中加入紅糖和香料小火熬製而成,不但使醬油增加了香料的風味,自身也變得厚重香醇。

它的口感是鹹中有甜,香中帶鮮,濃稠又極易附味,所以在製作冷盤的時候味道是非常豐富的。

在進行調味的時候,配菜是需要放在碗底的,上面加上涼麵就可以加入調料了。

如果是雞絲涼麵的話,雞絲是需要放在麵條的上面,在調味料放好之後,再用一點兒的小蔥點綴,看起來非常的有食慾。

雞絲的選用上面一般是隻用雞胸肉,因為雞胸肉更加有嚼勁,會增加涼麵的口感。

但是加入了雞腿肉之後,會再次增加一分嫩滑的口感,兩種不同口感的交織,會讓涼麵的口感層次更加豐富。

楚雲風看著眼前的這兩碗涼麵,很想第一時間就吃到,不過要等到明天中午去了。

到時候叫慕晴過來嚐嚐,她應該很喜歡吃這一類的小吃。

下面該學習涼粉和冰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