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告訴楚雲風,傳統的做法裡面不加蹄子的。

之所以加這個,是為了提高湯的鮮度,讓湯汁更加勾引人的食慾。

而加蹄子或者是肘子是淮揚菜熬製高湯的慣用手法,川菜中很少使用。

楚雲風先將這幾種食材下入鍋中,然後加入料酒。

在熬製的過程中不斷地將漂浮起來的“血泡子”,也就是血沫給打掉。

這一步非常的重要,如果不打掉的話,就會嚴重影響湯的成色。

這對於楚雲風來說沒什麼難度,只需要等待時間即可。

在空閒的時間裡,楚雲風還得將提煉清湯的肉蓉給準備好。

川菜提清一般用的是豬瘦肉和雞胸肉,而淮揚菜提清有的會選用牛肉和雞胸肉。

無論是豬瘦肉和雞胸肉都需要將他們捶打成蓉。

“蓉”的意思就是肉泥,所以需要捶打得非常細才行,必須是細泥狀。

捶打併不是我們平時剁肉那樣用刀的正面來剁,而是用刀背來捶打。

“錯誤,手法不對,刀背要緊貼菜板。”

楚雲風雖然出現錯誤,但是非常享受系統的提示,終於不用再聽那個令人討厭的提示音了。

“剁剁剁、剁剁剁。”整齊劃一的捶打聲此起彼伏,聽起來非常有節奏感。

隨著時間的推移,楚雲風將豬瘦肉和雞胸肉都給捶打好了。

兩種肉都像細泥那樣均勻,放在一邊備用。

瘦肉細泥我們叫做紅蓉,雞肉細泥我們叫做白蓉。

這一點從顏色上面就很好理解,豬肉的顏色較紅,而雞肉的顏色較白。

7個小時之後,高湯終於熬製好了,楚雲風將湯汁倒進一口鍋裡,加了一點胡椒和無碘的海鹽進去。

現在熬製好的高湯就像是雞湯的顏色一樣,色澤很深,裡面的雜質很多。

下一步便要開始提取清湯了。

將兩種肉蓉用清水化開,調成稀糊狀。

在調製的過程中一邊加清水一邊用手攪拌,一定要讓肉蓉充分吸收水分。

高湯煮沸的時候先下入紅蓉,當湯汁再次沸騰之後,你會發現現在的湯汁已經變得像開水那樣白淨了。

這是因為紅蓉將湯汁裡的雜質和油全部吸附起來了,才會讓湯汁看起來如此清澈。

等紅蓉漂浮起來之後,將它過濾起來放進紗布中備用。

下一步便是下入我們的白蓉,白蓉下去之後,湯汁中剩餘的雜質會再被吸附一遍,讓湯汁看起來更加清澈透亮。

同樣,當白蓉漂浮起來之後,將它過濾起來放入紗布之中將它壓實。

然後再將紗布中的紅蓉和白蓉再次放入清湯之中進行一個“墜”的過程。

川菜之中叫做“墜湯”,讓兩種肉蓉在鍋中靜靜地吊湯,持續12小時的時間。

2小時之後,楚雲風檢視最後的成品,也就是我們的高階清湯。

用濾篩將清湯過濾剩餘的殘渣之後,碗中的湯汁看起來清澈見底。

用成語來形容的話就是“清湯寡水”的,看起來就像是白水一樣寡淡無味。

但是它的內在卻是香味撲鼻、醇厚怡人。

到這一步為止,楚雲風已經花費接近10個小時的時間了。

整整10個小時才做出了一份湯,川菜中的高階清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