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郡定軍山,諸葛別院。

一襲白衣如雪的丞相,獨自拄杖立在中庭小亭前,不知道在想著什麼。

數日前,知道戰事將近的黃氏,趁著秋高氣爽帶著諸葛瞻與諸葛攀歸去成都了,讓往昔熱鬧的院落倏然間變得靜悄悄的。

一時之間,頗令人有些不習慣。

就連落日的餘暉都從門外爬入了中庭,努力將花木的影子拉長拉大,填滿庭院的空曠;而那落了滿庭的枯葉,偶爾會有幾片趁著秋風的挑逗,打著旋兒弄出些許聲響來驅逐寂寥。

有些百無聊賴的丞相,闔目回想著小亭內與妻手談的溫馨,回味著子孫清晨時分的朗朗書聲,任憑秋風輕輕撥弄著花白鬚發與衣角。

夕陽無限好啊~~

少時,丞相微微搖頭自哂,迎風慢慢柱杖散步。

該多堅持每日疏通筋骨了,免得屆時入了關中,自身卻是連長安城牆都無緣登上去。

步履緩緩,兜兜轉轉。

不知不覺中,便停留在一顆橘子樹前,這是當年諸葛喬置此別院時親自栽下的。

沒長几年,才瘦瘦小小的枝幹,今年不知怎麼的竟是結了幾顆初果。

丞相隨手取了一枚,果肉黃澄澄,入口略顯苦澀,但轉念一想起如今漢魏戰事已然全線攻守易形、明年便可領兵入關中屯田困城,倒也甜了幾分。

是的,下了高平城且得悉逆魏司馬懿沒有復來奪城後,丞相便讓隴右各部皆返歸了駐地養精蓄銳,以待明年春耕之前再進軍。

今歲是來不及了。

因為以時間算,即使當時在蕭關魏延與吳班領軍入關中,亦無法趕上魏國收麥的速度、無法就食於敵。

倉促入關中,亦難攻破城池,不過是多損糧秣而已。

而且丞相知道,逆魏司馬懿不會再有與大漢在城野鏖戰之心了。

蓋因戰局至此就沒有了試探性攻擊之說,一旦兩軍短兵交接,那就是決戰。

魏國輸不起。

比如漢軍敗了,還能退回來隴右與漢中憑藉地利優勢,將逆魏銜尾追擊給擋在疆域之外;而但魏軍若是敗了,他們還能往哪裡退?

雍涼主力都兵敗如山倒了,關中還怎麼守?

故而,彼司馬懿必然會步步為營,以堅城為依託,在河畔或渡口設戍圍或戍燧層層佈防,高壘深溝、堅壁清野以待。

這也是遏制漢軍入關中最有效的排程。

不管士卒如何精銳,在攻防戰中,攻方肯定要比守方傷亡多。

恰好,大漢地小而民寡、不堪攻堅的死傷眾多是漢魏雙方的共識,司馬懿絕不會捨己之長而逞己之短出來野戰。

抑或者說,逆魏歷經太多了次敗績,雍涼各部計程車氣早就萎靡,已然沒有“正正之旗、堂堂之陳”。

當然了,這種龜縮戰術,在丞相眼中並不難破解。

只需要領軍進入關中後,能找到可就地屯田的地方,做好戰事經年累月的準備,便可以採取蠶食的方式,一邊困城一邊屯田,困一座拔一座。

一步一個腳印,一城一縣的推進。

且看逆魏能忍受多少城池丟失!

且看司馬懿能揹負著不敢戰的罵名堅持多久!

對,明歲大軍入了關中後,在沒有全據關中之前,丞相便不打算回來了。

因為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是他此生的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