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璞迎駕北來的職責,至漢中郡地界時就算結束了。

北伐將士不計其數,不乏功勳之後或勞苦功高者,伴駕的殊榮自然不能由他一人獨攬。且如今大漢的北伐守禦線已經劃分為了三個區域,各有主司者。

如漢中、武都與陰平郡,乃是吳懿與關興主事;隴右金城與西平郡乃是魏延與吳班戍守,而河西走廊自然是馬岱與姜維了。

鄭璞作為為數不多留任相府的僚佐, 已然領居中排程之重,不應再全程伴駕,以免令其他將士覺得天子厚此薄彼。

再者,他並非無所事事。

大漢天子北巡,逆魏若得悉必然會有所動作。

雖說有淮南戰事的牽制下,司馬懿發兵來犯的可能不大,但出於有備無患之心,鄭璞需要歸冀縣丞相別署協調各地加強守禦等事務。

另一緣由則是涼州乃邊地,鮮文化寡禮儀的羌胡部落眾多, 他需要歸去督促郡縣僚佐安撫地方,避免羌胡部落衝撞天子儀仗的事情。

對,天子劉禪此番北巡的路線已然確定了。

乃是漢中隴右冀縣與阿陽金城隴西,最後歸去成都。

沒有進發河西走廊的緣由,則是因為那邊太過於偏遠,且仍有一些不甘心失去權柄的豪右或羌胡部落在暗中伺機生事。

畢竟,逆魏“邊人治邊”對他們的吸引力太大了嘛。

況且世間從來都不匱乏認不清局勢、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亡命之徒。

最重要的是,駐守在武威郡的姜維已然被丞相授意,正厲兵秣馬,將在秋收八月時對鳴沙山用兵。

小規模的,出於磨練騎兵的考量。

亦是應江東之邀,策應他們在夏秋之交對壽春用兵的意圖。

雖然大漢已然步入休養生息的國策中,但若是僅付出些許代價就能讓江東與逆魏相爭更加持久之事,何樂而不為呢?

咳!

應該是兩國互盟伐魏,既江東請求策應。大漢自然義不容辭!

然而, 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還未等姜維出兵策應, 江東於夏六月末就傳來訊息——今歲他們是無法再進攻了。

卻說,佔據了合肥新城的江東,各部兵馬皆意氣風發。

孫權為了趁著軍心可用時達成全據淮南的冀望,便在春耕後派遣僚佐在各地再募兵。

其中,屢次叛亂的鄱陽郡亦不可免。

故而激起了郡內黎庶的不滿,有民吳遽者不堪兵役之苦,乃聚眾叛亂,將募兵的中郎將周祗殺死,順勢攻下了數縣。

還誘發了相鄰的豫章、廬陵二郡多個山越部落群起響應。

令原本不過萬餘黎庶的作亂,迅速擴充套件為數萬亂兵荼毒郡縣的狼煙遍地。

且個別山越酋帥還依著先前叛亂的經驗,派遣心腹族人渡過大江詣魏,請官職以及求遣兵接應。

內部生亂,對外用兵乃是奢望。

意料不及的的孫權,只得罷了用兵之念,從江北調遣數部兵馬歸來平亂。

且還要擔憂魏國會趁機發大兵來奪回合肥新城。

事實上,他的考慮沒錯。

得悉訊息的滿寵,雖覺得奪回合肥的時機尚未成熟,但還是將此事傳給了雒陽廟堂, 供曹叡與袞袞諸公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