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事露(第2/2頁)
章節報錯
曹叡得聞訊息,大喜過望。
在朝中諸公一致認為可戰的附和聲音中,他開始召集兵馬、命沿途各地郡縣先籌備大軍糧秣等,不日將再度親征淮南。
江東內部生亂的訊息傳入大漢後,鄭璞當即愕然。
且心中迅速泛起了一縷古怪:莫非乃是天意使然,令江東孫仲謀永無染指合肥乎!?
而丞相得悉訊息後,並沒有讓姜維作罷入秋侵擾鳴沙山的綢繆。
相反,還授意已然北巡饗將士到阿陽城的天子劉禪,順勢入蕭關暫歇數日,讓安定郡的戍守魏軍看到天子儀仗與大纛。
權當是虛張聲勢,讓魏國不敢從關中調遣兵馬攻打吳國。
沒辦法,若是魏國奪回了合肥新城,那麼,以江東君臣的秉性,恐日後皆抱著偏安一隅的心態,不再銳意攻魏、無法為大漢牽制魏國兵力了......
一直在長安坐鎮的司馬懿,得聞大漢天子北巡且入駐蕭關,並沒有做出增兵前去安定郡駐守的舉動。
而是安之若素的,勒令關中各部繼續演武與屯田。
以他之智,當然知道大漢在數年內都不會有實力發動關中之戰,沒必要勞師動眾。
況且,在他以及魏國君臣心中,忌憚的是丞相而並非是漢天子劉禪。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有如此洞若觀火的大局觀。
當天子劉禪入駐蕭關之事被魏國所知後,各自督領一千西涼鐵騎的徐質與張特,日常驅兵在媼圍縣之西時,得到了兩份投誠的書信。
皆是來自南匈奴左部劉豹遣給魏國的那一千雜胡騎兵。
一人喚作逐尸利,麾下有二百餘騎;另一喚作稽塞朵曼,麾下有三百餘騎。
投誠書信的內容大同小異。
皆是聲稱自他們被劉豹誆騙成為魏國士卒後,所得到的待遇很不好,且司馬懿並沒有將他們的家小與財富盡數討要回來,故而麾下族人都不願為魏國效力,便甘願作內應,待大漢發兵來戰鳴沙山、賀蘭山時易幟歸漢。
離奇的是,這兩人似是並不知對方也有投誠之心,並沒有聯合,而是各自命人以箭矢攜書信射給漢軍斥候。
某種意義上,此無疑增添了不少可信度。
但先前大漢有過李嚴被詐降的經歷,姜維對這種事慎之又慎。
將訊息傳歸冀縣與漢中後,他還讓斥候也分別給那兩胡人首領留書信,聲稱如今大漢並沒有動兵進軍鳴沙山的意圖,讓他們暫且忍耐,保全自身為上,待日後大漢動兵了,雙方再商榷裡應外合之事。
乃是用了個拖字訣。
既不讓他們對大漢失望,亦容出時間讓細作打探他們投誠意圖的真偽。
秋七月,天子劉禪北巡至金城郡。
西海燒當羌王芒中、化外白馬種羌各部豪酋皆來覲見,天子設宴以待、與之同席而樂,賜下不少御用之物以示朝廷仁義。
事罷,御駕啟程返歸成都。
一直厲兵秣馬的姜維,也終於等到了出兵的時機。
然而,兵未發,斥候便傳來訊息:先前作書投誠的逐尸利,事露,麾下兩百餘騎及家小皆被魏將鄧艾屠戮,築京觀!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