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分道(第1/2頁)
章節報錯
仲夏五月,天子劉禪北巡至漢中郡。
行程之所以如此迅速,乃是儀仗車馬等一切從簡,就連護送的禁衛也僅僅八百人。
在巴蜀疲敝的時節和與民休息的國策下,不管是丞相抑或朝中諸公都覺得,既然北巡的目的乃是前來饗北伐將士、撫隴右與涼州郡縣安定的,那便還是不要太過於鋪張了。
天子自身亦沒有什麼意見。
尤其是歷經數百里棧道的蜀道難後, 他反而覺得羽葆鼓吹等儀仗都不該攜來。
因為就在行伍經過馬鳴閣道時,數名伎樂恐慌之下竟引發了馱馬受驚跌下了山谷,人員沒有傷亡,但物品卻是損失了不少。
對此,主護衛職責的向寵顏面無光,差點沒將那幾名伎樂軍法處事。
天子則是感觸良多。
他們一行輕裝北上尚且如此不易,一直從蜀地轉運糧秣與輜重往漢中的將士, 其中艱辛可見一斑。
是時, 他還對鄭璞感慨了一句。
曰:“昔日子瑾曾以‘知行合一’謂我,我亦知事非躬親不知艱之理。今出蜀地,棧道連綿、石路逶迤,方知北伐千里轉運之艱。回首未啟程赴北時,成都上下皆以為逆魏已日薄西山、入關中可一戰而定,此可謂彼等管窺蠡測乎!”
呵,這有何稀奇?
若他們在苦寒的河西走廊熬過一次嚴冬,歷經過一次屍橫遍野的鏖戰,感受過一次馳騁百里急行軍、那中磨破皮肉的股間與軍服黏在一起的痛楚等等,便不會膽敢輕言軍爭兵事了。
鄭璞心中悄然作答一句。
亦終於尋到機會,對接替向寵戍守京畿內外之將作諫言了。
對,朝廷雖然已然允了向寵的請命,但來隴右任職的時間還需待到明歲。
事關京都與天子安危之事,他要過渡職責亦需要徐徐為之,待繼任者熟悉事務以及樹立起威信後才成行。
反正,還於舊都之戰, 尚不知道幾年後才開啟呢!
且他都鎮守成都十餘年了嘛,也不在乎多留在成都幾個月。
在得悉趙統別有職責後, 鄭璞意中的人選乃是如今已然遷前將軍的馬岱,尚有留在武威郡鎮守宣威城的州泰二人。
馬岱的履歷與忠心都無需質疑。
且為人寡言慎行、署事秉公一絲不苟,乃是鎮守後方的良選。最重要的乃是他如今已然退居牧場、不再督領西涼鐵騎征伐。
如此,將他轉歸戍守京畿,亦算是朝廷嘉勉北伐老臣的彰顯。
而鄭璞想諫言將州泰也一併調回成都,則是他先前曾受逆魏司馬懿的知遇之恩,且曾言不欲與司馬懿在戰場之上相見。如今南匈奴左部劉豹也早就徙離休屠澤,威脅不再,宣威城的駐軍自然也要轉去其他地方。
是故,鄭璞便覺得,與其讓可稱良將的州泰轉去駐守敦煌或西平郡浪費才能,尚不如將他調歸成都熬資歷,好日後可出鎮南中或永安抵禦孫吳。
不管怎麼說,州泰乃是他與諸葛喬招降的嘛,自然要上心一些。
當然了,這些考量乃是鄭璞自己心中的,若想勸說天子他還需重新斟酌言辭,
而如今天子感慨“事非躬親不知艱”便是最好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