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仗恃(第2/2頁)
章節報錯
對此,司馬懿還召集了僚佐與軍中宿將一併分析,然後得出了一個令他啼笑皆非的緣由:或許,逆蜀乃是因為糧秣堪憂,故而要待到春耕過後再出兵救援.......
除此之外,無人能再提他議。
這個推斷令他隱有悔意。
早知如此,他便不讓夏侯儒進軍困城太早、徒耗糧秣了。
在謀劃之初,他盡是想著大河結冰魏軍可渡人馬的困城之便利了,卻是忘了逆蜀疲敝已久、糧秣緊缺的事實。
但此亦無可厚非。
孰人能意料到,逆蜀竟是連供給二三萬兵馬的糧秣儲備都無有呢!
不過,事情已然,司馬懿亦不會過多糾結。反正以關中糧秣,多消耗數月也能承擔得起。
此亦是他的依仗之二。
前來任職雍涼都督已有三年的他,征戰之事尚未有建樹。
但在廣開屯田、以資國用這方面卻是碩果累累。
以他“戎卒自給、國以充實”的主張,加上先前以授田為誘從冀州募來的充足勞力,讓豐饒的八百里秦川,再次冠上“天府之國”的美譽。哪怕今歲雒陽一帶,在開春之時便陷入饑饉,天子曹叡詔勒令他轉運了數百萬斛糧秣以資救濟,但關中所儲備的糧秣仍舊堪大軍足食至秋收之後。
糧秣充足,他自是可以按兵不動、坐等戰機出現。
其三,乃是他已然讓部將從關中轉運大量糧秣給與夏侯儒了。
源於兵貴神速的考量與受限於路途遙遠,從幷州五原郡轉來安定郡北部丁奚城駐紮的夏侯儒部,並沒有攜帶攻城器械,故而一直遲遲未有攻城之舉。
但起土山、掘地道以及反向作圍塹等攻城籌備,卻已然悉數完善。
現今即使逆蜀遣兵來救,在攻打夏侯儒營寨時,鸇陰城塞內的漢軍亦無法越過障礙出城策應,算是萬事俱備罷。
基於此,司馬懿覺得現今並非乃不計傷亡的攻堅之時。
自前漢孝武帝時期便開始修築的鸇陰,一直作為抵禦遊牧部落的前哨城塞,數百年來歷經了無數次修繕與加固,堪稱固若金湯!
唯有的一次被陷落,就是前番叛將姜維的繞後偷襲。
且還是依仗著魏平無法支援,而疤璞領軍趕至合兵令守備兵馬陷入絕望投降才易主的。
亦是說,在沒有徹底斷絕逆蜀外援、令將士絕望之前,很難被攻陷。
即使現今鸇陰城塞逆蜀守備士卒僅三千,但夏侯儒以兩萬大軍晝夜而攻,數月之內也未必能建功。與其喪損士卒無數而作無用之功,還不如坐等時機,將逆蜀援軍擊破斷絕城內守軍希望後,再作攻堅之議。
最後,便是南匈奴左右部與鮮卑拓跋部的策應。
司馬懿並不冀望他們能高奏凱歌,但以遊牧部落的千里奔襲之長,牽制逆蜀的兵力、令河西各郡縣守備疲於奔命,應是有所建樹的。
此四者仗恃,皆能令魏國遊刃有餘,足以寬解雒陽曹叡與袞袞諸公之心。
相反,司馬懿在上表臨末時,還添了一筆“今我國伐逆蜀,依賊吳狡詐之態,恐復來入寇,但請陛下先備禦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