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右扶風,陳倉城。

魏雍涼都督司馬懿擱筆於案,執起縑帛輕輕吹乾墨跡,臨裝入小筒時還細細再看讀無誤後,才出聲喚來署門外值守吏,將之快馬轉去雒陽。

天子曹叡再一次來書問戰事狀況與排程了。

倒不是曹叡不信任司馬懿的排程之能,亦不能怪其心切。

而是雒陽袞袞諸公都汲汲著西北戰事。

徵調附庸南匈奴左右部與鮮卑拓跋部、動用天子親軍虎豹騎、從幽州調遣了兩萬將士,再加上關中十萬大軍,魏國此番投入的兵馬,堪稱自漢軍襲奪隴右後之最,安能不令魏國上下皆矚目?

尤其是,逆蜀的反應委實令人捉摸不透。

南匈奴與鮮卑入河西后,逆蜀當即調遣兵馬嚴加防範郡縣,此反應還在意料之中。

但徵北將軍夏侯儒驟然兵困鸇陰城塞後,逆蜀的反應卻出人意料。

如今都將近夏初四月了,逆蜀僅僅是令驍騎將軍趙廣督領騎兵趕赴旱平川,距鸇陰城塞外約莫四五里處,在不同方位將數百支鳴鏑射向蒼穹後便歸去了。

沒有試圖尋覓魏軍糧秣囤積處、無有試探攻擊夏侯儒之兵馬尋覓解圍的戰機。

意圖很明顯:僅是令被困的鸇陰戍守將士,知曉逆蜀丞相諸葛亮並沒有放棄他們,給予將士們繼續堅守等候救援的希望。

然而,此後,逆蜀一直無有救援的舉動.......

且據斥候打探來的訊息稱,逆蜀無論河西、隴右以及漢中郡皆沒有戒嚴抑或駐軍調動的跡象,而是安之若素的督促著春耕事宜。

如此情況,令曹叡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此戰雖是司馬懿籌謀的,然而自主賀蘭山以南兵事的費曜中伏喪損三千餘關中精騎後,司馬懿已然上表諫言聲稱此籌謀先機已失、暫且作罷,以待他日時機成熟再作計議。

然而,天子曹叡竟是將虎豹騎轉去了河西、一意孤行要將此戰再推行。

今數萬大軍在外數月,耗費糧秣無數,但原先預計逼迫逆蜀不得不來戰的意圖竟是沒有達成,如何不令袞袞諸公心切?

安能不令曹叡心焦!

是故,他此番再來書信,乃是想問在關中春耕完畢後司馬懿是否要進軍。

不干涉在外都督的排程之權,只是想知道大致戰略。

蓋因司馬懿先前的上表中有預案——如若逆蜀不救,便動用關中大軍進逼漢中或隴右牽制逆蜀各地守備兵馬,假戲真做將鸇陰城塞攻下來!

故而,司馬懿在回書中亦不厭其煩。

細細的將所思、所恃皆一一錄於表,儘可能寬解曹叡的心焦。

因為他的決策,乃是春耕之後關中繼續按兵不動。

所恃者,有四。

一者,他膽敢確鑿,逆蜀必然來救鸇陰城塞!

鸇陰對於河西走廊的戰略意義,幾乎決定著雙方在雍涼之地的戰事主動權,逆蜀丞相諸葛亮不可能不知。

至今為止,皆不見救援的跡象,必然是被他事耽擱了。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