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無有千日防賊之理。

這是魏延來武威郡姑臧後,先前主事此地的姜維在細細解說完河西各郡縣守備與實況罷,奉上的關乎未來戰事見解。

魏延聽罷連頻頷首,深以為然。

蓋因如今逆魏的兵事排程與賊寇無異。

以南匈奴左右兩部與鮮卑拓跋部入休屠澤、居延澤,乃是打算長期寇掠河西各郡縣,令戎卒不懈甲、黎庶不得安。

而魏後將軍費曜親自督領的近五千關中精騎,則是猶如懸在頭頂的利刃。

仗著騎兵的機動力,時不時便來武威各縣周邊晃盪,遇少則戰、遇多則避之,迫使武威各縣皆要重兵屯守,以防被他洞悉守備空虛突入襲殺。

且其還斷開了鸇陰城塞與河西的連通,令大漢難知柳隱部的安危。

如此戰術,令河西不堪其擾。

譬如棲居在武威各地城池外鄉邑村落的黎庶,為了不被戰事波及,如今已皆被費禕攜著徙往張掖郡內安置了,日後武威駐軍的糧秣肯定要從他地轉運。

尚有戎卒士氣問題。

不管戍守沿途烽燧還是城池,每每看著魏軍在眼前耀武揚威,而大漢迫於騎卒太寡無法將之驅逐出去,他們難免會士氣消沉。

故而,姜維便進策於魏延,想趁著南匈奴與鮮卑尚未大肆侵擾之際,先對付費曜部。

不求全殲,亦不可能全殲。

但可以將之打殘!

只需令其則損千餘或兩千騎,彼日後便不敢再入武威郡了。

哪怕彼能再戰,亦至少需要數個月的時間休整,且是得到關中支援後方能再度臨陣。

而若天遂人意果真能將費曜部打殘,南匈奴與鮮卑拓跋部將不足為患。

緣由並非止於獨木難支。

作為附庸的遊牧部落,不可能願意為魏國死不旋踵,亦不可能願意以族眾性命為魏國承擔主攻的職責。只要費曜部無法牽制漢軍主力了,他們即使如約寇掠郡縣鄉邑,亦會變成敷衍了事。

如此,河西各郡可得一時之安矣。

至於日後嘛........

只要大漢能緩過糧秣輜重的不足,大肆招募騎卒演武,彼區區胡虜還能當大漢兵鋒不成!

不過,此戰略很難實施。

費曜亦乃逆魏宿將了,且又秉持著擾而不戰的戰術,令漢軍很難尋到重創的機會。

將之誘入步卒設伏之地便莫作念想了。彼擾武威郡月餘以來,行軍異常謹慎,常將斥候布方圓十里外,更沒有驅兵入過視野受限之處。

唯有以騎迫其與戰。

論大漢各部騎卒戰力,如今依舊乃馬岱的西涼鐵騎為魁,亦是最佳之選。

但姜維直言不可用。

無他,費曜若是望見了馬岱驅西涼鐵騎而來,焉能與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