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孫權是有作書請大漢出兵東三郡策應一番了的。

唇齒相依嘛。

此番江東出兵決絕而戰,對巴蜀而言乃是極為利好的,怎麼說巴蜀也得示意下。

丞相在回信中慨然作諾。

隨後,令鎮守在漢中郡的左將軍吳懿,別遣了一支約莫八百計程車卒,大張旗鼓順流而下,待看見魏軍得聞訊息警戒了便歸來。

對,就是彰顯下存在感。

但足以對孫權要求的策應有所交代了。

因為順著沔水而下,漢軍只需一日便可臨東三郡的前哨洵口戍圍。魏軍只要看見大漢旌旗出黃金峽一次,便要日日夜夜嚴陣戒備著,以免萬一漢軍果真驅四五千士卒驟然殺來,他們連示警的機會都無有。

畢竟,先前就有過一次西城之戰了,而且魏興太守申儀與魏荊州從事州泰如今都成了大漢的臣僚了......

彼安敢不慎!

故而,得悉訊息的長安守備夏侯玄,在遣人去問司馬懿是否要現今便領兵往上庸時,司馬懿陷入了好久的沉默。

是時,職為大將軍軍師的杜襲亦在側。

見司馬懿沉吟不語,便輕聲諫言了句,“都督,前日至的軍報有稱,天子已然發兗豫二州的郡兵往江夏安陸了。”

言外之意,乃是聲稱江夏戰事吃緊,容不得巴蜀從東三郡而來威逼南陽宛城。亦是在隱晦的表示,前番所有人的推斷都錯了:孫吳此番來犯,並不會輕易罷兵而去。

“嗯,我知矣。”

被打斷思緒的司馬懿,輕輕頷首。

旋即,不知是思及了什麼,倏然對杜襲莞爾而笑,“子緒早年客居荊州,不知今有雅興故地重遊否?”

嗯?

我在雍涼任事,何以言往荊州之理?

聞言,杜襲愕然。

待對上司馬懿似笑非笑的眼眸後,不由心有所悟。

以手指了指荊州的方向,試言道,“莫非,都督乃是將欲遣兵......”

“然也!”

司馬懿拊掌而贊,笑道,“彼賊吳屢屢興兵來犯,今竟敢陳兵江夏小覷我魏國兵威,自是當令其折戟沉沙!子緒,我欲上奏天子,表請君為將、牛將軍為副,督領關中兩萬精銳往江夏助戰。”

牛將軍,乃是牛金。

先前是曹仁的部將,今已在司馬懿麾下任職多年,頗有勇力與將略,備受見重。

且他在荊州與淮右任職了許多年,對孫吳的戰術很熟悉。

言罷,司馬懿不等杜襲回覆,便又緊著加了句,“但望子緒莫作推辭。關中備戰的諸多事務排程,子緒襄助甚多,亦明瞭我何故如此行事耳!”

確實,杜襲明瞭。

他亦是秉持著不可令逆蜀得以修生養息時機的主張。

因為對於魏國而言,此時的巴蜀已然比江東更具威脅了——江東雖國力更勝一籌,但巴蜀有四百年漢室積累的威望與人心.......

故而他也知道,司馬懿乃是為了不耽誤歲末關中全軍皆動的計劃,便打算以關中精銳長驅去江夏,合雒陽中軍之力將江夏的戰事速戰速決!

令孫吳一戰喪兵無數,未來數年內都不敢來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