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時節的安定郡高平城,依舊萬物倦怠、滿目肅殺。

依稀的陽光喚不醒沉睡的山巒,化不開河面上的薄冰,也無法給以人些許暖意。至少魏大將軍、假黃鉞都督雍涼兵事的司馬懿,就覺得落在身上的陽光半點暖意都無。

涼州的戰事,結果委實令人太詫異了。

先前,他與雒陽曹叡定策,打算行驅虎吞狼之計,待漢軍與涼州豪右兩敗俱傷後,再進軍與戰,收回“邊人治邊”的權柄。

故而對郭淮、費曜與夏侯霸等各部將率的屢番求戰,皆以時機未到一概摒之。

哪料到,魏平與賈栩竟敗亡如此之速邪!

以策應為主、明知不可決戰的賈栩,竟讓三萬聯軍在令居塞一戰亡北。那時黃華遣使前來求援時,關中諸多將率皆詫異莫名。

彼賈栩亦軍中宿將耳,何故如此不堪哉!

得悉訊息的司馬懿也忍不住感慨,亦連忙排程各部,準備出兵擾隴右,意圖讓已淪為死地的金城郡能多堅持些時日。

但糧秣軍械剛備齊、將士才剛聚集畢,馬上就誓師出發時,新的軍報又旋踵而至。

坐擁兩萬戎卒的魏平,竟在十餘日後兵敗身死,令金城郡易主!

那是魏國用於鎮邊的兩萬戎卒啊!!

以金城郡各城池的堅固,哪怕以兩萬青壯堅守,都能確保城池數個月不失呢!

莫說所有與魏平共事過的關中諸將難以置信,就連不曾踏足過金城郡的司馬懿都覺得匪夷所思。

但無需懷疑軍情有誤。

鎮守在高平城的郭淮,很早就斷言過魏平與賈栩二人很難保住涼州不失。故而居於謹慎心理,以軍市的便利令盤踞在賀蘭山的鮮卑拓跋部廣派遣斥候,時刻刺探涼州軍情。

一開始,拓跋力微尋故推諉。

但郭淮聲稱可加大軍械貿易的份額後,他便盡心盡力了。

是故,訊息傳報來得很及時。

就連後續月餘內,河西走廊各個郡的易幟時間,都打探得絲毫不差。

自然,金城郡被攻破,河西各郡易幟乃是可以預見之事,司馬懿並不關心後續。

他如今更關心的,是各部將率的心思。

沒辦法,以都督職權強壓下各部請戰的他,不可避免陷入了威信喪失的境地。

那些將率皆一口咬定了是因他畏戰,故而方有坐視涼州不復的困境。連“司馬都督畏蜀如虎,如之奈何”、“若大司馬尚在,斷然無有今日之事”等質疑言辭,都開始私下嚼舌了。

對此,司馬懿有口難辨。

他總不能將與雒陽曹叡的思謀公佈與眾,且亦不能怒斥乃是魏平與賈栩敗亡太快,令他連出兵救援的時間都沒有。

皆是軍中男兒,孰人會去苛責戰死之人?

再者,聲稱涼州敗亡太快,亦是在佐證逆蜀兵鋒無可擋,身為雍涼都督焉能出此長他人志氣之言!

滿心無奈的他,修書上表於雒陽廟堂後,便疾馳來高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