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栩與龐會並肩而立,目視著被騎卒護送的李簡遠去。

不出所料,刺殺歸來的李簡,以“學淺才疏不堪任事”為由回絕了魏國辟命為吏的好意,且執意不接受賈栩的資財饋贈。

此令賈栩有些失意。

在他的打算中,乃是想以李簡刺殺的事蹟渲染成河西與巴蜀不兩立,鼓舞其他士子投軍共同抗蜀。

不過,透過攀談的寥寥數言裡,他還是敏銳的捕捉到了些許軍情。

比如李簡被釋時,鄭璞並未露面。

如原先在烏亭逆水河谷的蜀姜維部,已然領軍歸鸇陰城塞。

尚有巴蜀後續大軍即將抵達——李簡離開時,鸇陰城塞外有無數士卒正在如火如荼的搭建著營寨。

決定涼州歸屬的大戰,即將啟幕。

“督軍,逆蜀大軍將至,若不翌日我便督領騎卒往金城吧?”

對李簡沒有什麼喜惡的龐會率先收回視線,揮手讓身邊扈從離得遠了些,便低聲向賈栩請命。

領騎歸金城,並非是去扼守。

而是魏平與賈栩早就定下的戰略:堅壁清野。

得益大河灌溉的金城郡農牧皆宜,今歲的麥田尚未成熟,若不先刈了,待漢軍至便會成為資敵之糧。

先率軍去刈了,雖不能用作軍糧,但可供戰馬所食。

戰時的戰馬若不以糧秣餵養將會掉膘失去戰力,而騎督龐會麾下的騎卒,絕大數來自以利誘之的羌胡部落,魏國自是要保障戰馬之食。

至於無秋糧入庫的金城郡,黎庶們如何越冬,魏平將會依著戰時法令,將城內糧食皆收繳集中囤放,每家每戶按勞定額供給。

對,黎庶需要協助守城。

如此既可被動的得全城“同仇敵愾”之心,激發守城的最大潛力;亦能監視城內豪右的肘腋之變。

甚至,魏平還提議過,讓龐會留些幾隊騎卒隱蔽在城外。

待漢軍抵達後,便伺機佯裝成漢軍掘了城外的墳塋、焚燒死屍,想效仿昔日田單守即墨之謀激勵起城內士庶的絕死之心。

反正,魏軍掘墳挖墓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就連前不久才病故的將軍郝昭,亦曾經掘墓取棺槨作攻伐器械。

然而,此策被楊阜嚴詞厲色阻止。

連賈栩也不贊同。

蓋因魏平乃荊州人士,無需忌諱涼州士庶譴責詬病,但出身武威姑臧的賈栩需要考慮家族門楣的清譽。

“也罷,你且去吧。”

略作思緒,賈栩便輕輕頷首,還不忘叮囑一句,“刈麥之時,若金城黎庶亦搶收,就莫要與之爭。大戰將至,不可因亂民心。尚有,所刈之麥不可盡與柯吾等人,留三萬石攜歸來吧。”

預留三萬石?

本已打算領命離去的龐會,不由腳步一頓。

躊躇了下,還是忍不住發問道,“督將乃是.......打算留與南匈奴左部乎?”

南匈奴左賢王劉豹所遣入休屠澤的三千騎,乃是原先魏保塞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職本部,當成踐行昔日二人“共富貴”的盟約。

是故,將老弱與牲畜都徙來的胡薄居姿職,正忙著侵佔牧場以及修築族人棲息地,對即將到來的大戰並不熱心。

不管楊阜與賈栩如何催促備戰,他都以“先安頓族人越冬事宜,令將士無憂隨證”為理由拖延著。

對此,河西諸將皆有腹誹,然卻無法指摘或強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