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堪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催聲發問之人,乃是魏立義將軍龐會。
擅於氣站的他並沒有留在金城郡,而是被魏平遣來督令柯吾部落族人,在漢軍進軍金城郡時騷擾後方糧道。抑或者說,是魏平考慮到金城郡已淪為孤城,便讓他出來作掎角之勢,安撫士卒的敢戰之心。
而他之所以如此急切,乃是近期斥候探知,進發金城的漢軍有關興部。
他先尊龐德被關羽擊敗,不降而被誅。
是故,他想報仇。
哪怕如今關羽已亡故多年了,他也將仇恨延續了下來,要父債子償。
或許,此便是魏平別遣他出來時,特地強調一切行動都需要聽從楊阜的排程吧。
恐他被仇恨所矇蔽理智,做出錯誤的排程來。
“我不敢斷言。”
被打斷思緒的楊阜,並沒有計較龐會的魯莽,昂頭作答,“不過,不管彼疤璞傷重與否,我軍都需出兵策應魏將軍,龐將軍與其拘泥於此,不若悉心與柯吾操練士卒。羌騎雖果於觸突,然終究不諳軍陣。”
呃........
安能不拘泥?
若被故大司馬曹真稱為魏之大患的疤璞重傷不能理事,那麼彼逆蜀鸇陰城塞諸將,尚有何懼之!屆時大戰起,我督騎擾後豈不是可肆意縱橫?
聽罷,龐會心有憤憤。
但也不敢頂撞楊阜,略作思緒,便轉移了話題,“使君明訓示的是。今晨賈太守已令人將李家子請入府中,我過去一觀,看可否問出逆蜀軍力部署些許情報來。”
“龐將軍自去。”
楊阜輕輕頷首,伸手虛引,神情依舊沒有變化,
只是待龐會大步離去後的獨處,他便垂頭耷眼輕聲長嘆,讓疲倦之色迅速爬滿了臉龐。
倒不是對龐會有什麼不滿,亦並非是對時局的絕望。
而是無法堅守本心的自責。
早在官渡之戰時,他就斷言魏武曹操將是勝利者,是故勸說時任涼州牧的韋端站在曹操這邊;馬超被羌氐擁護取隴時,他覺得此乃叛亂,堅定與之抗爭;就連後來曹操稱王建國、漢室苗裔的劉備出兵奪漢中,他仍舊站在曹魏這邊。
因為在他心中,天命在漢室還是魏國對涼州之人而言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誰能讓已經飽受百餘年羌亂摧殘的西北士庶不再遭受戰火。
然而,時至如今,已經垂垂老矣的他,發現為之奮爭了一生的理想,竟迎來最可笑的結局。
魏國不僅引了鮮卑入塞,連匈奴都扶持了。
且還縱容了河西豪右的割據。
如此行為,即使是將漢軍逼回了巴蜀又能如何?
生活在底層的黔首百姓,依然會迎來胡虜的燒殺虜掠,依舊會被豪右侵吞田畝以至無有立錐之地!
或許,遠在雒陽廟堂的天子與袞袞諸公為天下計時,皆不曾惜小民吧。
反正邊陲之地的涼州,他們早就想放棄了。
可悲哉,我竟參與其中,推波助瀾!
唉,若先前龐子異與楊伯陽掛印棄職歸隱時,我亦效仿之,便無有今日之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