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豹的部落勢力本就比鮮卑拓跋部弱小,且又是初來乍到,尚未得到朔方郡內大小部落的傾心,所以戰事一開始就被逼得節節敗退。

不過,很快的,他就迎來了轉機。

叛逃的魏匈奴保塞大人胡薄居姿職,對自己部落被鮮卑拓跋部併吞耿耿於懷,且又擔憂有朝一日,拓跋力微會為了討好魏國,將他作為“禮物”送去雒陽治罪。

故而,他便私下遣人尋劉豹,以同族同源為紐帶,提出了合作的條件:胡薄居姿職將奉劉豹為主,而劉豹也將與他歃血為盟,兩部落世代聯姻共富貴。

劉豹喜不自勝。

召集部落所有的老王及權貴,按胡薄居姿職的要求,依著傳統分別指日月立下了誓言。

然後迎來了大捷。

在三日後的雙方大戰中,作為後軍的胡薄居姿職直接臨陣倒戈,將拓跋力微的大軍攔腰鑿穿了。

那一仗,讓鮮卑拓跋部失去了屠申澤,勢力範圍龜縮回賀蘭山脈。

亦然奠定了劉豹在朔方郡的地位,大大小小的部落都很“識趣”的依附於他。

拓跋力微並不甘心失敗。

但以他的心智,也猜測得到劉豹是雒陽朝廷故意遣來鉗制他部落壯大的。

因而在休整族人的時候,也趁著魏國開軍市的時機,暗中指使附庸的羌胡小部落沿途劫掠劉豹的交易物資,切斷劉豹獲得魏國軍械的機會。

反正,魏國同樣不願意看到劉豹的部落繼續壯大。

劫掠了,魏國也不會聲援劉豹。

甚至還會喜聞樂見,冀望他們兩大部落的衝突更猛烈些。

事情果如他所料,在安定郡主事軍市的魏國郭淮,在劉豹遣使者控訴時,不僅以如今漢魏戰事緊張而無暇分身;還申責了劉豹作為朔方都護,竟然連區區馬賊都無法擊破,委實有損大魏國威。

但拓跋力微沒有想到的是,劉豹畢竟內遷入大漢塞內已久,對漢家廟堂權衡之道頗為了解。

因而,劉豹便自發向魏國請命,聲稱願意別遣三千族人入武威郡的休屠澤,為魏國監視素來不臣魏國的盧水胡。

在漢軍攻伐金城郡的時候,還可為魏國騷擾漢軍的糧道。

司馬懿得聞,不假思索就允了。

而上表雒陽廟堂的時候,曹叡與袞袞諸公直接就頒佈了嘉獎劉豹忠貞的詔令。

他們都知道,僅憑金城郡魏平部的兩萬將士,無法抵禦漢軍攻伐涼州。

河西走廊,實際上已經是棄地。

如今劉豹願意請命拖延漢軍奪地的時間,為魏國爭取修生養息的時間,乃是意外之喜也!

有何不可允之?

再者,按曹真臨終所定的謀畫,決定漢魏雙方下一次大戰勝負的關鍵點,並不是涼州各郡的得失,而是魏國休整的時間!

雒陽的詔令剛傳到西北,拓跋力微就迅速做出了反應。

同樣聲稱也以三千族人從鳴沙山之西(今中衛市),繞過屈吳山脈進入已被魏國放棄的媼圍縣,趁機騷擾漢軍的鸇陰塞,讓漢軍無法心無旁騖的進軍金城郡或河西走廊。

之所以遣兵,倒不是他要與劉豹爭奪魏國的恩寵。

而是他知道,劉豹的部落一旦進入了匈奴的故地休屠澤,以後就不會再撤出來了。【注1】

也會形成從狼山和休屠澤兩線夾擊拓跋部的局勢。

為了自身部落的安危,他需要未雨綢繆,先行將媼圍縣佔據了!

【注1:休屠澤,先秦時的名為瀦野澤,漢初為匈奴休屠王牧地,故而改稱;隋唐時名為白亭澤,民國名為青土湖。源於上游農業開發,水域面積一直縮小,1959年一度乾涸,如今生態保護,湖面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