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扶風陽城野外遭遇戰,以魏戰敗而告終。

受限於孤軍深入,漢軍僅掩殺十餘里,便收兵歸來。

但戰獲頗豐。

臨陣斬甲首千餘,誅其他士卒兩千有餘,俘虜近三千。戰後打掃戰場,收穫玄甲近千五百領;刀矛箭弩及武鋼車等軍械無數。

唯獨沒有繳獲的的,便是糧秣。

逆魏雍州刺史徐邈所領的郡兵,並沒有參戰。

在魏軍前軍費曜部、中軍夏侯霸部陣型崩潰時,徐邈便讓郡兵先行護送糧秣離去,讓漢軍追之不及。

如此做法,讓魏延只得歸師安定郡。

其一,乃是受戰獲所累。

近三千人的俘虜,每日都要消耗不少糧秣以及耗費士卒看守;而繳獲的許多輜重,極大影響了行軍速度。

如此情況下,再度進軍關隴道並不適合。

畢竟,至今為止,漢軍都沒有屠戮俘虜的習慣。

另一,則是魏軍雖然戰敗,但並不是被全殲。

此處乃逆魏的疆域,且逆魏軍制對士卒的束縛十分嚴苛,費曜及夏侯霸等人戰後並不難收攏潰兵。哪怕走散及傷殘退役了些,可用之兵仍舊不下於一萬五千人。

且戰敗的頹萎計程車氣,不會持續太久。

此地的戰事,費曜不可能不遣人告知,鎮守在陳倉城的魏大司馬曹真。

而曹真得知後,也必然會別遣兵馬前來助戰。

得了援軍,戰敗計程車卒士氣必然回升。

如此情況之下,漢軍若是不盡快歸師蕭關,恐怕會迎來前功盡棄,演變為“先勝後敗”的結局。

只不過,魏延從來都不是安分的主。

他領軍押解俘虜及護輜重歸蕭關後,便倚仗著大勝的銳氣,以萬餘人將安定郡的朝那城圍困住了。且留吳班守護蕭關,讓吳懿部領軍在蕭關與朝那縣中間落下營寨;讓騎督趙廣巡視周邊。

以相互依託的方式,讓魏軍再度面臨抉擇。

若是不來戰,他將困到朝那城內的守軍絕望投降!

因為如今朝那守將,乃是從高豐縣分兵而來的胡遵。

雖然他乃安定郡豪族世家出身,備受郡內士庶所服,但麾下所督領的兵馬來自很雜。一部分來自荊豫二州、一部分乃郡內的郡兵,還有不少是鮮卑乞伏部。

若是無有戰事,胡遵尚且能壓制得住。

若是被圍困數月,他們必然在外憂的壓力下,爆發衝突。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與魏國共存亡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情願化解“中原、邊陲、胡虜”三者之間的成見,和睦共處的。

若是魏軍來戰,那魏延就是圍點打援。

再戰一場,再勝一場,便可以讓逆魏守備安定郡的信心徹底擊潰。

自然,還有一種可能。

逆魏大司馬曹真別遣援軍來,以“圍魏救趙”的方式,逼近蕭關斷糧道。

若是如此,魏延便會捨去圍困朝那城,歸來與吳懿部合兵,與逆魏兵馬對峙。

因為丞相讓他兵出蕭關的最初戰略目的,達到了:牽制逆魏關中主力,斷絕關中馳援涼州的可能。

事實上,也正如他所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