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平,他被郡舉孝廉,州表其義勇,詔即拜駙馬都尉。

如今,曹叡以他能得羌胡部落效死,便讓他為龐淯副手。

只是他們得了任命後,心中同樣怏怏,蓋因此二人所稟者乃“義”也!

魏與漢爭正統,竟縱容豪右割據魚肉百姓,尚且是義嗎?

自然,有人心中悲涼,便有人歡喜莫名。

乃是酒泉豪右黃華。

初,他與武威顏俊、張掖和鸞、西平麴演等人自號將軍,共同舉郡而反。但因內部不和,相互攻伐而勢力衰敗,便無奈投降。

後,又與麴演一起勾結張掖郡的張進、武威郡的胡虜部落各執太守叛亂。

但隨著張進及麴演相繼兵敗被殺,他也只好再度臣服,被轉去了關東任職。

如今天子曹叡竟讓他回來了!

且授職為本郡酒泉太守!

如此結果,讓他心中的野望,猶如枯木逢春般生機勃勃。

哪怕明明知道,天子曹叡還設下了許多限制,且讓他必須厲兵秣馬備戰,聽從剛剛轉為徵西將軍夏侯儒的將令共同抵禦逆蜀,他也無比興奮。

厲兵秣馬,不就是在郡內播種他的威望嗎?

同理,抵禦逆蜀,不就是保住自己割據的地盤嗎?

有何不可!

再者,待自己的威信讓郡內士庶皆俯首聽命時,便輪到夏侯儒來求他出兵了!

呵~~~~

不過,黃華不是“邊人治邊”政策的最大得利者。

敦煌郡的張家,方是最大的贏家。

張恭,素有學行、恩信甚著,最早是敦煌郡的功曹。

河西大擾期間,太守馬艾卒於任上,他便被郡人推行長史事,乃遣子就東詣魏武曹操請太守來任職;且別遣從弟張華攻下叛亂的酒泉沙頭、乾齊二縣;別遣鐵騎二百迎吏官屬,以及新任太守尹奉入郡任職。

曹丕即位後,錄前功下詔褒揚,賜他爵關內侯,拜西域戊己校尉。

後想徵入雒陽,將授以侍臣之位,以其子張就繼任戊己校尉。但張恭回到本郡敦煌後,便以年邁多病固辭,不願離開故里。

如今,曹叡再度詔他入雒任職,他便欣然而往。

因為他從弟張華被授予西海太守,子張就被授予敦煌太守!

成為了涼州最有權勢的豪右。

且他臨赴雒之前,還私下與黃華會面了一番。

嗯,張家與黃華有仇。

河西大擾期間,張家有一部分功績,就是建立在攻伐黃華的叛亂上。只不過,如今兩家同朝為官且領郡相連,有些事情在共同利益面前,便可以選擇性忘卻了。

涼州豪右嘛,合合分分乃常態。

就如昔日的韓遂與馬騰一樣,約為兄弟後相互攻伐、殺妻殺子後又共盟........

其中利益糾葛的齷齪,不提也罷。

縱容涼州豪右的權勢後,魏國廟堂對應的,也排程了各部駐軍的職責。

為了防備逆蜀的進軍,以及日後收回涼州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