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西將軍夏侯儒,領本部進入烏水流域駐紮、屯田自給。

一方面,是威逼元氣大傷的鮮卑乞伏部降伏。

哪怕他們不再出兵隨徵,但上貢些牛羊戰馬及繳納些糧秣供駐軍所食,也是不錯的。

另一緣由,乃是防備棲居在河套平原的其他鮮卑及匈奴各部,會趁機與涼州豪右內外勾連,讓涼州徹底脫離魏國的控制。

郭淮則是繼任徵蜀護軍,職權不變。

依舊督金城及西平二郡各部兵事,抵禦逆蜀的第一道防線。

不過,他迎來了一位部將。

乃是諡號為“壯侯”的龐德之子,龐會。

龐德乃南安人,隸屬於馬騰時每戰常陷陳卻敵,勇冠全軍;後歸魏武曹操,受于禁節制隨徵襄樊之戰,兵敗被俘、誓死不降,引頸受戮。

亦讓子嗣備受曹魏優待。

如今龐會已長,又恰逢涼州多事之秋,天子曹叡授他再領先父曾任的立義將軍,遣來歸郭淮排程。想以他為“千金市骨”的榜樣,將朝廷對舊勳恩寵示於他人。

而關中那邊,大司馬曹真領軍歸來後,便開始了安撫黎庶、勸農桑,以及大舉搞軍屯。

似是打算就此澆滅了攻滅逆蜀的雄心一般。

唯有的兵馬調動,便是將魏平調任去北地郡任職;讓夏侯霸接替他,領了萬餘人進駐安定郡治涇陽縣,安撫地方。

比如戒備匈奴休屠支部。

魏保塞大人胡薄居姿職,已經領著部落往北遷徙了一些距離,不再聽從魏國的調令;且頻頻與北地郡的羌人部落接觸中,其意未明。以如今的局勢,魏國為了避免節外生枝,不可能發兵去攻伐,便讓夏侯霸且先監視著吧。

此外,曹真還別遣將軍費曜領了五千餘人,在蕭關外依著涇水落下營寨守備。

僅是扼守營地的消極守備。

因為從隴右出蕭關,地形乃是居高臨下。

不管魏國遣多少兵力在外守備,都會被逆蜀一目瞭然的洞悉虛實。

想阻止逆蜀出兵,根本無法做到。

是故,曹真便讓將軍費曜扼守於道,充當戒備敵情的前哨。

如若逆蜀出兵,便可第一時間傳信歸來,讓關中的大軍做好迎敵的準備。

自然,魏國的大舉排程,瞞不過大漢的細作。

丞相諸葛亮得聞後,也相對應的排程各部兵馬,以及綢繆著攻伐涼州。

先前逆魏曹真退兵之際,漢軍並沒有追擊。

一方面,乃是魏軍實力尚存。

逆魏非是兵敗而退,必然留精銳士卒殿後,驟然追擊恐被設伏;且暴雨連綿也不利行軍。

另一方面則是漢軍戰損者頗多。

在逆魏不計死傷的進攻下,漢軍各部兵馬哪怕是扼險而守,合計也有萬餘士卒戰死或傷殘退役。此番逆魏戰死更多,且又奪回了蕭關,已是成果斐然,沒必要再多造傷亡。

再者,大漢的底子終究還是薄弱了些。

十萬大軍鏖戰了近兩個月,損耗的糧秣及輜重無數,已隱隱有難以為繼之像了。

至少昔日用戰馬貿易得到的東吳糧秣,已然消耗殆盡。

是故,除了幾位別有他事的將領外,丞相便讓各部兵馬回先前的駐地,繼續邊屯田自給邊演武操練,靜候糧秣充足的攻伐涼州時機到來。

尚不能卸甲的兵馬,乃是李嚴、吳班、馬岱及姜維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