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月後,天氣逐漸轉涼。

被渭水貫穿而過的關中三輔,卻依舊熱火朝天。

倒不是黎庶們對即將迎來的豐收季節而熱情高漲,而是所有的官道上,無數披堅執銳的甲士相望於道、運送糧秣輜重的農夫不絕於途。

漢魏的大戰,徐徐展開。

令人頗為意外的,乃大戰的啟幕者,竟是坐鎮荊州南陽宛城的司馬懿。

他剛剛被魏天子曹叡授予大將軍之職,且加領大都督、假黃鉞。其中後面兩項加封,就是為了讓他傾力配合,已然升遷為大司馬的曹真進攻巴蜀。

不過,升遷並非他率先進軍的緣由。

自從孫權遷都建業、帶走許多兵馬後,他所督領的荊豫二州便壓力驟減。

且他先前造了許多舟船,從襄陽進軍魏興郡進攻漢中郡,皆可以依託水力而運送。如果東吳出兵來襲荊北,有江夏太守文聘扼守拖延時間,他領軍順著漢水(沔水)返回襄陽,也可在東吳圍城之前回防。

算是進退有據,無需擔憂太多。

再者,東三郡入漢中郡的黃金峽屬於上游,水位一直都不算高。

入秋後的七八月時期,沔水入東三郡的水位尚且可行船。

一旦兵出的時間拖延到冬十月,進入沔水的枯水期,那他所領的兵馬苦於道難,對漢中郡的攻勢將事倍功半矣!

既是時不我待,亦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是故,他在秋七月之初,便親自領了兩萬大軍及攜帶糧秣輜重無數,進入魏興郡的郡治西城。待曹真別遣的萬餘人走子午谷與他合兵後,便浩浩蕩蕩的水陸並進往黃金峽而來。

先前的別部,已然與漢軍爆發了許多次小規模的戰爭。

各有勝負,也各有所得。

對於司馬懿而言,乃是麾下之軍步步挺進,慢慢逼入漢中。

而於黃金戍圍督霍弋而言,則是用此些小衝突,為破壞道路等爭取了時間。

坐鎮在成固縣的前將軍趙雲,讓揚武將軍鄧芝與後參軍劉敏分別扼守儻駱道的兩個出口後,便親自領軍趕來了龍亭山,與黃金戍圍對望落下營寨而守。

自然,先前魏延與鄭璞進軍東三郡時,丞相別遣關興督王平與句扶走的巴郡步道,趙雲也再度遣人去探視。

傳來的訊息,很可惜。

司馬懿雖不知道步道的存在,卻吸取了前番州泰莫名其妙全軍覆沒的教訓。

進軍之時,從西城至黃金峽谷,沿途皆設有警戒兵馬日夜巡視著。

讓漢軍不得不放棄,再此襲後的可能。

因為襲後的乃是得不償失。

於司馬懿已然有防備的情況下,漢軍哪怕走巴郡步道奇襲得手,也無法焚燬逆魏的糧秣輜重,進而逼迫他們退兵。

然而,司馬懿被襲後,必然會發現步道的存在!

亦然會循著步道進軍襲擊巴郡!

將巴蜀的防線再度撕開一個缺口,讓處於兵力弱勢的大漢陷入捉襟見肘。

甚至,日後都會頻頻走此道擾巴郡。

如此巨大的隱患,無需丞相諸葛亮囑言,趙雲也會做出正確的取捨。

更莫說,這位鬚髮皆白的沙場老將,因為見到大漢復興有望而正壯志躊躇,豪情大發的誓讓來犯的逆魏大軍鎩羽而歸。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