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計出(第1/4頁)
章節報錯
最早的蕭關,非是一座獨立關隘。
乃是戰國時期,秦長城防禦體系的城鎮堡寨。
其中,六盤山東麓、古瓦亭峽以南,有涇水源頭相伴的一段險要峽谷,翠峰環繞、深谷險阻,乃是從關中出塞的必經之路。
亦然是兵家必爭之地。
入漢後,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單于曾率軍十四萬叩關,擊殺駐守蕭關的北地郡都尉孫昂入塞,且縱兵毀了關隘。
大漢王朝奪回此地,再度修築的防禦工事,便更名為瓦亭關。
隗囂割據隴右時,得聞略陽被攻陷,令部將牛邯堅守之地,便是瓦亭川(關)。
後,靈帝時期的羌亂,因為關中上方的北地郡與安定郡的羌胡部落亦然叛亂,讓涼州與關中淪為各部軍閥割據的樂土長達數十年,蕭關便再度迎來亂兵之災。
一直待到夏侯淵虎步關右,蕭關方再度修繕。
只不過,源於那時財力物力的用度不足,如今的蕭關僅僅是扼道而守的關隘。
如今,大漢奪回隴右之地後,曹魏便再度沿著山體及水流加以修繕加固,成為了兩側戍圍拱衛依託的雄關。
如若糧秣與輜重充足,以及將領深諳兵事,卻十倍之敵不在話下!
恰好,逆魏駐守此關隘的將領魏平,乃是久在行伍中的邊將。
且領著五千士卒,堪稱固若金湯。
先前吳班便多番挑釁及示弱,想誘他出關來戰,卻一無所獲。
是故,張苞默默的看了少時,收回視線時不由悵然長嘆,“如此雄關,猿猴亦難越。我大漢日後若想攻破,不知要戰損多少士卒矣!”
“是啊~~~”
聞言,鄭璞也長聲而嘆,“若取涼州,必先斷逆魏關中援軍。此蕭關不破,我軍出兵涼州,恐事倍功半。”旋即,又倏然而笑,“文容兄,我等莫不是本末倒置了?今逆魏即將大舉來襲,我等前來觀敵軍容,好歸去作防備。卻不想,倒是感慨起此蕭關之固了。”
“哈哈哈~~~”
輕扯馬韁繩,撥轉馬頭往回走的張苞,亦然大笑。
笑罷,還打趣了聲,“是極!是極!莫說現今思慮如何破關為時太早,就算日後在做思慮時,亦不干我事了。就是不知子瑾,屆時要為著蕭關愁眉苦臉多久!”
嗯,他是蹈陣甲騎的統領,攻城拔寨以及遏道而守等事,還真與他無干了。
至於明明無干,為何丞相還遣他來此嘛.........
乃是以防萬一。
雖說,鄭璞此番節制的兵力頗多,但孰人都無法確定,逆魏來犯隴右的兵力有多少。
萬一數萬大軍出蕭關,再以萬餘騎兵從武威郡北來,依託戍圍而守的鄭璞必然陷入重重包圍中,連陳式部都難以救援。
但有了張苞的甲騎,便可護衛周全。
因為此地道路並不寬廣,兩軍短兵相接之處不過可投入兩百餘人。
如果鄭璞部因敵我懸殊而不支,撤退之際被逆魏追擊,張苞的甲騎便可驟然殺出。在被鋼鐵包裹的戰馬洪流面前,因追擊而陣型潰散的逆魏士卒,將迎來被碾壓的命運。
亦能奪逆魏士氣!
讓其膽寒而不敢再追。
哪怕,待逆魏將領再度整軍追來,鄭璞與張苞便可用此時間差遁歸阿陽城了。
自然,這是未雨綢繆。
臨陣之時當如何,還需鄭璞與張苞見機行事。
至於將甲騎用在此處,會不會大材小用,卻是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