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守境安民,這血肉橫飛的沙場,更能煥發他的雄心鬥志。

雖他與霍峻合兵不過一萬有餘,但面對司馬懿領三萬有餘的大軍來犯,他依舊精神抖擻、心有期待:此番之戰,便是我讓人他日無有“尚能飯否”言辭之時!

此倒不是他狂妄。

而是黃金峽的水流湍急、險灘礁石多。

司馬懿逆流進軍,本就吃力,再加上峽谷逼仄無法將兵力優勢鋪展開來,趙雲還真可聲稱不讓來敵得過一兵一卒!

是故,他也遣了受他所督的後將軍袁綝,前往褒斜谷襄助驃騎將軍李嚴。

非是覺得李嚴不濟事。

能被先帝劉備留在江州督永安、守禦國門抗東吳的李嚴,素有知兵之名。

然而,他本部僅有萬餘人。

逆魏大司馬曹真,卻是親自領著五萬大軍走褒斜谷而來!

雙方的兵力太懸殊了。

且在此褒斜谷中,大漢的地利優勢並不明顯。

褒斜谷最險要的路段,當屬秦嶺北麓的斜谷。此道一直被逆魏所佔,曹真不費吹灰之力之力便安然走過。

再者,曹真的糧秣輜重轉運,也大為緩解。

蜀道難,秦嶺穀道亦然很難。

不管是漢魏雙方誰進攻,都會受制於糧秣的轉運。

之前的魏武曹操,兩度進攻漢中郡,便是如此。

如進攻割據漢中郡的張魯時,乃是走陳倉道。哪怕是得到了夏侯淵攻武都氐人、搜刮的糧秣後,亦一度生出因糧秣不濟而退兵之念。

尚有走褒斜谷前來,與先帝劉備對峙定軍山,最終也因為糧秣補給而主動退兵而去。

但如今的曹真,準備得很充分。

他在大漢所佔箕谷(褒水谷)上方的小片平坦谷地(今太白縣一帶),囤積了大量的糧秣及輜重,足以保障大軍無有斷糧之憂。

是故,連丞相諸葛亮得聞曹真進入褒斜谷後,都別遣了吳懿部趕來漢中郡聽命於李嚴,共同抵禦。

至於陳倉道,逆魏別遣了八千餘兵馬前來。

武都太守張翼倚仗著大散關而守,毫無壓力可言。

就連駐守在聯雲棧道的姜維,承受的壓力都比他大一些。

因為曹真進攻箕谷時,還別遣了兵馬走聯雲棧道,看有無可能斜插入武都大散關的後方,前後夾擊。

隴西郡的戰事,則是要平淡得多。

馬岱領西涼鐵騎走積石峽威逼西平郡之南,西海(青海)的燒當羌王芒中進軍龍焉城、木乘谷威逼西平郡之西,二人隱隱形成夾擊之勢。

然而守備西平郡的魏將軍郝昭,以請來商議戰事之由,徑自將湟水河谷的羌胡部落首領皆“盛情禮遇”留在了破羌縣,消弭了郡內的隱患後,便勒令各縣堅壁清野,分兵扼守各險隘之地,坐等馬岱與羌王芒中來襲。

意圖很明顯。

漢軍如若膽敢深入湟水河谷,他便可以遣兵去堵死積石峽與龍焉城,來個甕中捉鱉。

對此,兵力不多馬岱,與不會出兵太多的羌王芒中都駐足不前,僅是在外圍騷擾一番。

亦讓河首之地陷入僵持中。

大夏縣及狄道一帶,強勢正好反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