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絲路(第1/4頁)
章節報錯
長者邀,不可辭也。
鄭璞步履緩緩,隨在向朗身後,步往其署屋。
待至,甫一進,不由驚詫。
先前有所耳聞,向朗乃是蜀地藏書最巨之人,今日方知果不虛傳矣。
只見署屋內兩側庋具高高,堆砌滿了書籍;連案几兩側以及坐臥榻之角,都見縫插針堆放著不少竹簡。本就不大的空間,亦變得尤其逼仄,竟讓鄭璞覺得自身落腳都侷促。
屋內早有一人在。
年齒約莫弱冠,身長七尺有餘,鬍鬚淡淡,相貌端莊。
著士子常服,書卷氣異常濃厚,應是向朗的家中之人,而非僚佐。
見向朗與鄭璞步入,本坐在榻前讀書的他,便起身行了一禮,移步側牆站去。
“子瑾,此乃我亡兄幼子,名充,字文高。因其長兄寵、次兄平皆已授事,且年齒未及冠,我便留在身側使喚。”
身為主人的向朗,含笑為鄭璞引見。
話罷,亦不忘衝著向充招了招手,“文高,速來見禮。此乃相府參軍、領討虜將軍鄭子瑾。”
“充,拜見鄭參軍。”
向充依言再度見禮。
聲音溫和,行舉從容,頗為溫文爾雅。
亦讓鄭璞心生好感。
含笑回了一禮,便側首目視向朗,讚道,“昔日先帝曾贊向中領軍曰“能”,丞相亦贊為性行淑均。今得見文高行止,風姿特秀。故可謂之,宜城向家不乏俊才也!”
嗯,向寵如今官職為中領軍,宿衛宮禁。
“哈哈哈~~~~~”
聞言,向朗不由暢懷大笑,連連擺手謙言,“子瑾過譽矣!過譽矣!”笑罷,便伸手虛引鄭璞入座,“子瑾,請。”
“長史,請。”
而那向充已然頗為識趣的步出,掩門而去。
待入座,二人寒暄了數句客套,向朗便斂笑作肅容,輕聲道,“子瑾之書至冀縣時,丞相便召我私下與議。書中諸多謀策,皆對我大漢裨益。唯有‘攤丁入畝’,丞相躊躇良久。非是覺得子瑾思慮不周,乃是恐對子瑾他日不利耳。”
於我日後不利?
呵,應是此策一旦在漢中及武都實施,讓益州豪族們驚覺,以為日後會推行至巴蜀之故吧?
心中略略作思,鄭璞拱手作禮,謙遜言之,“不知丞相憂我何?還請長史不吝明我。”
“乃朝廷勳貴之故。”
卻是不想,向朗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先帝仁厚,昔日奪回漢中郡時,以漢中人口荒蕪,便將不少田畝賜給了有功之士。”
鄭璞聽罷,心中才瞭然。
昔日先帝劉備定蜀後,本想將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後被趙雲諫言而至,僅是賞賜了功高者。後攻下漢中郡,便將郡內田畝大肆封賞,以勞功臣。
其中,荊襄系的僚佐,多有田畝桑園在漢中。
因攻下成都時,元從系及東州士大多已經賞賜過。
今若是將“攤丁入畝”在漢中郡推行,必會損傷此些勳貴的利益。
畢竟,依著丞相治事公允的慣例,此些勳貴必然先做貫徹攤丁入畝的表率,而讓徙入漢中郡的豪族子弟無有悖論。
是故利益受損的荊襄系僚佐,不敢記恨丞相,卻會對始作俑者的鄭璞切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