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吾往矣(第1/4頁)
章節報錯
隴右四塞險要,大致敘罷。
姜維又給鄭璞拱手致意,含笑謙遜道,“在下妄言鄭參軍之謀,如若有不妥之處,還竟參軍海涵。”
鄭璞亦然回禮,笑顏潺潺,“伯約一語中的,焉有不妥邪?”
倒是在側的關興,因近些時日一直在丞相左右,已然與姜維頗為熟稔,便出聲周旋二人的生分客套,“伯約莫多禮,子瑾為人一心允國,以國事共論,他絕無指摘之言。”
言罷,便先給丞相行了一禮,方目視向朗而道,“向長史,我近日皆在軍中協助排程之事。是故亦知,今隴右各部甲冑刀兵等輜重多有結餘。只需巴蜀之地糧秣轉運無有,僅是守禦逆魏來襲,倒不需要擔憂軍資用度不足。”
“善!”
聞言,向朗連連頷首,捋胡而笑,“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他無有異議,次席的姚伷不等丞相催聲,續而問言,“子瑾之策,我本無有置喙之處。僅是‘國商’之事還需謹慎之。以蜀錦物人口,如若傳揚出去,恐有損我大漢信義。”
“姚掾之慮,乃金玉良言也!”
輕輕頷首,鄭璞含笑而道,“我作書一時心切,以至思慮不周。今得姚掾提醒,不若拾遺之。如我母家阿舅,家中世代走汶山郡行商逐利。若丞相首肯,我可讓阿舅轉走南中商路,代為行此事。”
“子瑾為國之心,不囿與家門矣!”
鄭璞話落,姚伷尚未開口,主位的丞相便嘆息出聲。
亦然擺了擺手,“此事我自有所決,子瑾不必傳聲與家人。”
“諾。”
連忙拱手,鄭璞恭聲而應。
隨即,便將目光投去列居右側末席的諸葛喬,靜候他無有疑異。
“呵呵~~~”
見鄭璞投目而來,步入此廳方知所議何事的諸葛喬,便囅然而笑,“鄭君,我有一疑。方才鄭君言‘益州固本’之策有三,今為何僅敘其三邪?”
呃.........
此話方落,鄭璞便臉色微微一僵,一時無有言辭作答。
而相府長史向朗聞言,便垂眉耷目,老神在在。姚伷則是眼眸隱晦的閃了閃,亦然默不作聲。就連位居丞相後側的記室王山,執筆之手都微微抖動了下。
方才還言笑晏晏的議事廳,驟然間靜寂無聲,針落可聞。
“咄、咄、咄......”
一陣以指叩案几之聲,從正席之上傳出。
只見丞相正垂首目視著案几上的布帛,音容淡淡,“子瑾‘益州固本’之策其三,我已有定論,不在今日議事之內。伯松若有疑,待得了閒暇,可自行尋子瑾問之。”
“諾。”
亦讓諸葛喬心中一凜,連忙拱手而應。
待視線對上了,素來與他交好的關興那似笑非笑的神情,心方有所悟。
不可與眾口議者.......
鄭璞的其三,恐是針對益州豪強大戶之事了。
“既然子瑾之策,諸君已無異議,便不做別論。”
少時,丞相一錘定音,又目顧向姚二人囑咐,“巨達歸去後,便著手理出此策的輕重緩急吧。子緒,巨達兼領天水瑣碎事務,分身乏術,你佐之時可多操勞些。”
“諾。”
向姚二人得言,連忙應下。
而丞相輕輕頷首後,又隻手在案几上挪動著布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