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賜爵(第1/4頁)
章節報錯
人間至美四月天。
天高雲淡,氣爽風柔,和煦的陽光倍暖人心。
婉轉的鶯歌與呢喃的燕語,聲聲漾起人們心頭上的漣漪。
早就盡化了的積雪,化作涓涓細流從山巒蜿蜒而下,趟過原野匯入河流,綻放了無數不知名的野花,讓黃沙與綠意平分了河西走廊。
被一隊禁軍護衛著的楊阜,駐足在河西武威郡的鶵陰城塞,看著東側連綿起伏的屈吳山脈,心中悵然無比。
鶵陰渡口,素有隴右北大門之謂,亦是河西走廊的東入口。【注1】
而屈吳山脈,則是隔絕隴右與河套平原的山脈,是抵禦已然強盛無比的鮮卑入寇武威郡及隴右的天然屏障。
然而,楊阜奉命來此的目的,乃是要將鮮卑“遷徙”進來。
然也!
魏國對於隴右被奪,終於定下了應對之策。
卻是與楊阜的建議南轅北轍。
他的本意,乃是想各取大將軍曹真之策與侍中劉曄之謀的所長。
如以駐軍關中的秦嶺穀道與魏興郡,威逼漢中郡,讓逆蜀不得不將重兵屯在漢中,以至隴右守備空虛,無法侵襲涼州。
再將絲綢織錦、陶器、紙張以及茶葉等絲路貿易緊俏物品,交給河西各部羌胡自己行走西域,以此將之捆綁上大魏的戰車,讓他們為了保住絲路的豐厚利益,自發招募族人隨著魏軍征伐或抵禦逆蜀。
然而天子曹叡與其他重臣再議後,便完全變了樣。
其一,乃是絲路的利益沒有完全讓出來。
出於安撫關東世家豪族之心,天子曹叡將絲路利益,讓羌胡及關東對半分。
且不說如此一來,拉攏羌胡部落的效果會大打折扣,不會盡心為大魏而戰。
從安定郡烏水(清水河)繞道武威郡的行程,必然會引發各部羌胡的覬覦之心,導致馬賊蜂起。屆時,僅是維護商隊周全,便分去安定郡駐軍一半精力了。
其二,則是關中駐軍的考慮。
天子曹叡及其他重臣覺得,關中三輔今荒蕪。
黎庶又多為從漢中郡、武都郡及巴郡遷徙而來,恐其會亡奔入逆蜀,便將靠近秦嶺山脈的民戶盡遷徙至北。
再者,如今魏國的安定郡與北地郡的疆域,已無法比擬靈帝時。
如安定郡高平(固原縣)以北,北地郡郅都(慶城縣)以北,皆淪為羌胡部落的牧馬地。
其中,繁衍生息在安定郡的烏水(今清水河)流域,乃是匈奴休屠(屠各)部的一支,常擾邊劫掠。
後被夏侯淵擊敗,魏國蕭關道方得以安穩。
但匈奴休屠部潰散後,並沒有滅亡。
而是盤踞在北地郡及安定郡以北,聯合羌人部落騷擾入寇更甚,成為魏國關中不穩的因數之一。
今曹叡決定效仿魏武曹操遷烏丸及匈奴內附之策,引鮮卑入安定郡及右扶風,用意不僅是與魏軍共同屯田駐守,成為抵禦蜀軍的屏障。
亦有抵禦匈奴休屠部的考量。
鮮卑拓跋部,乃是北部鮮卑。
其部落的傳統,乃是“幼子繼承製”。
即是如若部落首領有多子,除去最幼之子留在部落繼承首領位置外,其他建長之子皆會被授予部眾,自行去開拓新的領地。【注2】
如今拓跋部首領拓跋力微,本是前任首領拓跋詰汾的次子。
其人吸取烏丸蹋頓滅亡的教訓,認為頻繁搶掠中原王朝邊境,獲得的財物不足以彌補損失,遂制定了與魏國以戰馬交易維持和睦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