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本鄙夫出身。

識字不滿十,為人常心懷自輕,而外作端正。

且因他早年在魏國軍中待過,熟悉逆魏軍陣戰法,是故丞相諸葛亮便將他遣來馬謖軍中,為不曾歷經戰事的馬謖參詳一二。

然而,他來到馬謖軍中後,並沒有受到重視。

譬如行軍、落營及修繕防禦工事等排程,馬謖以他不通文墨、言辭粗鄙等緣由,不曾詢於他。

皆是與那李盛等人商議後,便遣他去執行。

隱隱有不屑之意。

必然,王平心意難平。

對馬謖的不曾臨陣而妄自尊大,心存鄙夷之念。

因而,當馬謖想兵出蕭關的決策甫一話落,他便勃然起身,以兵出蕭關乃是違背丞相將令為由,反駁之。

亦讓馬謖肝火大動。

卻也無可奈何。

畢竟王平以丞相為理,且麾下皆是板楯蠻。

他若是以王平不尊排程為由奪兵權,那些板楯蠻絕對會奮起反抗而鬧了內訌。

最終的結果,便是他執意為之,而王平自領本部趕來了鄭璞的營地。

嗯,王平雖與鄭璞交集寥寥,卻是印象不錯。

蓋因他曾與句扶陰襲西城、伏於大巴山脈數月之期,便從句扶及其麾下板楯蠻口中,得知了鄭璞為人及秉性。

比如在相府內宿夜時,為板楯蠻講解古今典故。

譬如曾從南蠻之俗,與獠人耆老宗長殺雞屠狗飲血共詛盟。

如此以誠推人的將率,定然也不會鄙夷自身的寡文,及為貳臣的身份。

且,他心中尚尊著丞相的將令:遏道而守。

而方圓百里之內,他唯一能尋到的漢軍,便是鄭璞部。

鄭璞見他率領本部到來,也徹底扼殺了,心中的那一絲僥倖。

然也!

他心中尚且期盼著,馬謖兵出蕭關,即使戰不利,亦能多堅持些時日,等到丞相遣兵來援,隨即全身而退,再與他共守蕭關道。

但如今,號稱“巴郡神兵”、善於山地作戰的板楯蠻皆歸來了,馬謖還能抵禦魏軍嗎?

唉~~~

事無轉機矣。

事實也正如鄭璞所斷。

一意孤行的馬謖,註定了不會迎來好結果。

逆魏的蕭關,駐守士卒不足兩百人。

倒不是魏軍有意將關隘拱手相讓,而是留在西涼及關中的逆魏將率,亦皆有所斷定,漢軍不會來奪關。

畢竟,雙軍爭鋒的決勝之地,乃是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