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何薄我(第1/4頁)
章節報錯
東南出石門,度小隴山,可百餘仞,石路逶迤,劣通單步。
自老秦人取道沿著渭水入關中伊始,渭水河谷的難於通行,便被世人所知。
一身著甲冑的將帥,立於一兀立而起的巨石上,捋胡縱聲大笑。
只見他身長七尺四寸,方頭大耳,相貌堂堂;那濃眉虯鬚與炯炯有神的雙眸,讓人甫一見,便心生“我輩男兒當如是”之贊。
他乃大漢的前領軍吳班,吳元雄。
為人慷慨昂揚,膽氣過人,素以豪俠稱。
是如今大漢軍中宿將裡,名聲及用兵僅於趙雲、魏延及李嚴與陳到的將領。
連其族兄關中都督吳懿,都無法掩其鋒芒。
夷陵之戰時,他便與馮習被先帝劉備任命為先鋒,攻破巫縣吳將李異,將戰線推到秭歸縣,為討吳大軍闢開了出蜀之路。
今率軍來扼守渭水河谷,亦讓逆魏將軍王雙一籌莫展。
僅容數十人通行的逼仄道路,王雙哪怕讓部曲為先登,連續十餘日的晝夜強攻,都無法突破漢軍的防禦。
王雙尋了善於攀爬計程車卒,編入敢死營,想攀山越嶺而冒死突襲。
卻不想,吳班掌軍法令森嚴,巡山及戒備的將士,一刻鐘便有一隊探查四周。
因而,那三百敢死之士,下場很悽慘。
被漢軍弓弩箭矢的威逼下,只得鬆手從數十仞高的峭壁墮下,聲聲淒厲的哀鳴,響徹了河谷,回聲連綿不絕。
有些落在了渭水中,激起數丈高的水柱。
有些狠狠砸在崩石林立的穀道上,血濺五尺高,化作一灘紅白肉泥,隱隱可見白骨。
亦讓魏軍人人面色大怖。
讓王雙氣結。
後,得曹真別遣三千人來助戰,他便仗著兵力更眾,乃將後方運送輜重糧秣而來的舟船載兵,趁著夜色強渡渭水。
打算以死傷半數兵力的代價,來換取打通渭水河谷的戰略目的。
然而,這個決策,讓他就此偃旗息鼓,無法再戰。
渭水出隴山,本就因西東地勢落差頗大而變得湍急,魏軍的舟船逆流而上,搶渡的速度無法迅捷。
且對此,吳班早有準備。
甫一至此地時,便讓士卒伐樹近百,去枝葉取幹,兩頭削尖。
待見魏軍舟船來時,便悉數推入渭水中,尖木幹藉助著湍急的水力,以萬鈞之勢撞上舟船。
一時之間,船沉人溺,無數魏軍淪為魚鱉之食。
或許,今歲右扶風的漁夫,恐會欣喜而贊魚鱉碩大肥美吧!
搶渡失敗,王雙也徹底放棄了,能通行渭水河谷的念頭。
收攏殘餘士卒,於隴山東側扼守出口後,便遣人將此地戰事經過報於曹真,及以戰損士卒無數而無果,請罪之。
亦是說,攻渭水河谷的逆魏之軍,不為憂矣!
自然,吳班也作表於丞相,聲稱此路魏軍已退之事。
隴關道,街亭。
連續接到吳懿、吳班的報捷,哪怕素重威儀的丞相諸葛亮,都忍不住喜上眉梢。
那一種從心底泛起的喜悅。
且是綿綿不絕,於瞬息間便洋溢滿了身軀。
數年的夙夜憂嘆與如履薄冰,今終於迎來了,令他無比欣慰的結果。
天水郡全據有,此處街亭固若金湯,可謂隴右已然囊中之物矣!
佔據了隴右,攻佔涼州乃事半功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