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出手驚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賢侄,這麼說來,荊州軍在月底偷襲我們柴桑和鄱陽湖水師,全是賢侄你的推測?不管荊州軍是否偷襲,還是何時偷襲,都只是推測,都沒有準確訊息和證據?”
橋蕤狐疑的問,語氣狐疑,神情更狐疑,旁邊的蔣欽神態還更狐疑,蔣欽狐疑是因為不清楚楊證這個徐州軍的少年新晉,橋蕤狐疑則是因為太清楚楊證的老爸楊長史為人實在太不靠譜,所以橋蕤不敢擔保楊長史的寶貝兒子是否比他更不靠譜。
“橋叔父,蔣將軍,小侄知道你們很難相信,也不可能因為小侄的個人推斷調整軍略戰策。”楊證的語氣十分平靜,並沒有因為橋蕤和蔣欽對自己的不信任而失望或者憤怒,只是冷靜的說道:“但是荊州水師的主力正在上游的夏口集結,這點不假吧?所以為了謹慎起見,小侄還是要請橋叔父與蔣將軍立即做好開戰準備,不要給荊州軍一絲半點的突襲機會,否則的話,敵人一旦突然殺來,兵力戰力本就處於弱勢的我軍再有什麼措手不及,那可就是悔之晚矣了。”
聽楊證說得有理,又知道柴桑與鄱陽湖是徐州軍的江東門戶,一旦有失下游各地將門戶大開,所以橋蕤與蔣欽低聲商議了片刻後,由橋蕤出面說道:“賢侄所言極是,叔父與蔣將軍會立即著手備戰,其實就算賢侄不這麼說,叔父與蔣將軍也已經開始這麼做了,我們的水陸兵馬早已開始了集結,武器也已經發放到位,隨時都可以投入戰鬥。”
“哦,對了。”蔣欽又想起一事,忙問道:“淮清賢侄。你可探到荊州軍的統兵大將是誰?”
“是……。”楊證本想說應該是劉琦,但話到嘴邊又改了主意,說道:“應該就是劉表本人,因為小侄在襄陽求見劉表交涉袁買一事時,被荊州刺史府找出了種種理由拒絕接見,小侄懷疑劉表此刻就在夏口!”
“劉表親來?!”
橋蕤和蔣欽一起大吃一驚,也一起打起了精神更加警惕,趕緊又低聲商量起如何加倍堤防,楊證見騙得橋蕤和蔣欽重視。忙乘機說道:“橋叔父,蔣將軍,小侄建議,我們的水師戰船上最好備足糧草弓箭,做好放棄水師營地的準備。必要的時候就可以放棄水師營寨,讓水師先行東下避敵鋒芒,保全我們來之不易的水師力量,利用柴桑城池吸引敵人注意,待到我軍的水師主力會師之後再來與敵人周旋。”
橋蕤扭頭看了一眼楊證,有些不滿的說道:“淮清賢侄,休得胡言亂語。紙上談兵,鄱陽湖水面開闊,正是水師用武之地,我軍水師若是撤出了鄱陽湖東下。敵人水師乘機在湖口狹窄處設防,堵住我軍水師西上道路,柴桑豈不成一座孤城?”
楊證閉上了嘴巴,這倒不是楊證認同了橋蕤對此的判斷。而是楊證非常清楚,現在的自己人微言輕又經驗奇缺。受命守衛江東門戶的橋蕤與蔣欽絕不會輕易接受自己的意見,與其無謂爭辯,倒不如省些力氣也保持友好關係,免得搞砸了橋蕤和蔣欽對自己的印象,今後連與他們見面都難。
稍一盤算後,楊證忙又問道:“橋叔父,剛才小侄向你請教袁耀軍的情況,你還沒有回答,小侄再請問叔父,不知袁耀軍最近可有異常動靜?”
“放心,袁耀那邊沒事。”橋蕤不耐煩的說道:“況且袁耀現在根本就是一個傀儡,隊伍二分,對我們已經沒有多少威脅了。好了,賢侄遠來辛苦,快下去休息吧,有事的話叔父會派人傳喚你。來人,給楊公子安排一間上好客房,請他去休息。”
“袁耀已經成了一個傀儡?隊伍二分?”楊證心中一動,本來還想追問,可是橋蕤的親兵已經來請楊證出去休息,楊證無奈,只得老實告退,領著李郎隨橋蕤的親兵到橋蕤的家中客房休息。
楊證做出讓步但並沒有就此罷休,被橋蕤的親兵領進了一間客房後,橋蕤親兵本想告辭離去,楊證卻拉住了他的袖子笑著問道:“這位大叔,我有一件事想問問你,剛才橋叔父說袁耀成了一個傀儡,袁耀軍一軍二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橋蕤親兵本想拒絕回答,楊證卻又是拱手又是行禮的懇求,還把一顆珍珠塞進了那親兵手裡,說道:“大叔,我也不是刺探軍情,大叔可能不知道,我與袁耀曾經是少年時的好友,算得上總角之交,他現在的情況如何,我怎麼都得知道一下吧?”
看在珍珠和楊證的誠懇請求份上,那橋蕤親兵這才答道:“楊公子,不是小人不想告訴你,實在是小人也知道不多,小人只知道袁術病死以後,袁術留下的隊伍就歸了袁耀的叔父袁胤指揮,但是袁軍老將劉勳不服,聽我們的細作向橋將軍稟報說,這兩個人鬥得很厲害,袁耀說了根本不算,其他的小人就不知道了。”
“袁胤和劉勳爭權,袁耀完全被架空?”楊證眼睛一亮,忙又問道:“大叔,那麼袁胤和劉勳的隊伍,你可知道他們分別駐紮在那裡?”
“袁胤保著袁耀駐紮南昌,劉勳駐紮在海昏。”橋蕤親兵扔下了這句話,然後就揚長而去了,留下楊證在客房裡若有所思。
“少爺,洗臉吧。”李郎給楊證打來了洗臉水,一邊服侍楊證梳洗,一邊替楊證不平道:“橋太守和蔣將軍,簡直就是眼睛長在頭頂上,少爺你冒著性命危險千里迢迢的送信,他們不僅象審犯人一樣的問你,少爺你問他們一點什麼,他們還滿臉不耐煩馬上就把你趕走,真是好心沒好報。”
楊證一笑,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李郎則又壓低了聲音,問道:“少爺,你怎麼說荊州軍的主帥可能是劉表本人?還說我們在襄陽根本就沒見到劉表?之前以你的判斷,荊州水師這次東征。主帥很可能就是老爺的門生劉琦啊?”
“我如果說荊州軍主帥可能是劉琦,橋叔父他們就更不會輕易相信我的話了。”楊證低聲答道:“因為劉琦之前和我們一直關係良好,這座柴桑城還是劉琦幫我們拿下的,橋叔父他們絕不會輕信是劉琦策動並親自發起這次東征,很可能會因為不相信我的話誤了大事。所以沒辦法,我只好騙他們說是劉表親來,讓他們提高警惕,加緊備戰。”
“原來是這樣,少爺真聰明。比你父親強多了。”李郎發自內心的讚了一句,又忙問道:“少爺,你這麼關心袁耀的事,難道袁耀和你真是總角之交?”
“袁耀確實是我的總角之交,但我並不是關心他本人。是擔心他的軍隊。”楊證答道:“袁術軍現在是百足之蟲,死而未僵,還有一戰之力,如果他的隊伍暗中與荊州軍結成同盟,在劉琦偷襲柴桑時也出兵攻打柴桑,那我們的柴桑隊伍就是兩面受敵,更加被動。所以為了謹慎起見,我必須掌握袁耀軍現在的情況。”
“可惜橋蕤和蔣欽都不相信少爺你的本事,不然的話,少爺你一定能分析出袁耀到底有沒有和劉琦結盟。”李郎嘆息道。
“不用了。我已經分析出來了。”楊證微笑說道:“橋叔父剛才說袁耀那邊沒事,證明袁耀的隊伍那邊至今沒有動武跡象,就憑這一點,我就可以斷定袁耀已經和劉琦暗中結盟了!”
“為什麼?”李郎驚訝問道。
“很簡單的道理。橋叔父他們察覺荊州水師在夏口集結,袁耀的細作也不可能沒有探報。”楊證微笑得更是自信。道:“李叔你想想,袁術軍和我們有多大的仇啊?先被我們搶了淮南二郡攆過江東,又被我們全殲了長江水師奪了江東最富庶的丹陽,發現荊州軍水師有異動,袁耀隊伍怎麼可能不抓到這個機會趁火打劫,報仇雪恨?”
“就算袁耀軍沒這個膽量和我們火併,最起碼要加緊一下戰備,防著荊州軍拿下柴桑又奪豫章,可是袁耀軍到現在都沒有引起橋叔父他們警覺的異動,這就足以證明了袁耀他們已經和荊州軍達成了秘密協議,準備聯手攻打柴桑,所以才故意內緊外鬆,裝成疏於備戰的模樣麻痺我軍,然後突然出兵夾擊柴桑,殺我們一個更大的措手不及!”
“真的假的?”李郎大吃一驚,忙說道:“少爺,既然你有這個懷疑,那你為什麼不向橋蕤將軍他們說出來?”
“李叔,你是看著我長大的,連你都不敢相信我的分析,你說橋叔父他們會輕易相信嗎?”楊證苦笑反問。
李郎仔細一想發現也是,便只能是無奈的嘆道:“少爺,真是委屈你了,空有滿腹才華,卻沒有多少人相信你。唉,少爺說了你別生氣,都是老爺害了你,老爺平時如果少貪點,少欺下媚上一點,少爺你也不至於這樣。”
“子不言父過,父親的所做所為,我無權指責。”楊證搖頭,然後說道:“李叔,麻煩你給我準備筆墨和白絹,我要寫信。對了,白絹要兩份,我要寫兩道書信。”
李郎答應,很快就取來了筆墨和白絹,楊證端坐到了案几旁邊,先是提筆給袁耀寫了一道敘述少年友情的書信,以少年好的身份友勸說袁耀儘快歸順朝廷,扶父靈返回入汝南老家安葬——上次袁耀隊伍拒絕了陶副主任讓小袁三公魂歸故里的好意。接著又提起毛筆,給袁胤寫了一道書信,然而楊證只寫得幾個字,識得幾個字的李郎馬上就瞪大眼睛了,驚叫道:“少爺,怎麼是老爺的筆跡?還是老爺的自稱?”
“沒辦法,我是晚輩,又位卑職微,離開淮南時還只有十二歲,與袁胤根本不熟,所以只好借用一下父親的虎皮了。”楊證微笑,又笑道:“不過還好,我盜用父親的筆跡和身份,想來他老人家也不會怪罪,最多隻會象主公一樣,打我三十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