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香濃郁,入口清甜,這哪兒是秋梨膏啊,這是梨子汁吧?小小,你莫要騙我啊,這不是梨子汁麼?每到夏日,府裡每個主子隔日便有梨子汁用,就是這個味兒,但是你這秋梨膏更好喝,清甜不膩,也沒有酸澀味兒,太好喝了。”

李常林驚為天人。

這就是太醫院院正的實力麼?怪不得宮中的太后娘娘一直對張啟風的藥膳念念不忘。

當那些口味各異,但都一樣難喝的藥變成了一種美味兒,誰不上頭?

這是純秋梨膏的味道,比梨子汁都要好喝。

而加了川貝,蛇膽的秋梨膏,則多了點淡淡的藥草香,混合著梨子的香甜,兩種味道奇異的融合在一起,竟相輔相成,成了一種全新的美味兒,一樣好喝。

方小小自己兌水喝了一大碗,也十分滿意。

幾乎與師父熬出來的秋梨膏無異了。

“可以了,便按照我的步驟來,時間,火候,分毫都不能差。”她交代負責其中細節的一應工人。

熬製秋梨膏的作坊裡分工十分明確,有負責生火看灶的,有負責榨梨子汁的,有負責攪拌梨子水的,方小小將自己的要求與工人們一一細說,以確保每個步驟都萬無一失。

“一旦有一個步驟出現差錯,秋梨膏的口感就無法保證,所以,每個人都必須打起精神來,不能出錯,如果出了差錯,要及時稟告,不可一錯再錯,加重損失。”

方小小說話軟和,李常林卻不一樣了。

身為世家少爺,身上自帶著一股威勢,方小小將要求與工人們說了一遍之後,他又強調了一次,讓人不敢輕忽。

忙碌了大半個月,第一批秋梨膏終於裝進了船艙,走水路運往京城。

從秋梨膏的包裝上就可以看出李家對此次合作的重視。

竟然用的是屬地的白玉瓷瓶,一瓶可裝八兩重的秋梨膏。

這瓷瓶質地輕薄,燒製出來之後有玉石的質感,舉國聞名的雨花釀,用的便是這種白玉瓷瓶,據說將秋梨膏盛放在白玉瓷瓶內,可以久放不壞。

方小小問李常林,這一瓶秋梨膏售價是多少,李常林伸出兩根手指。

“二十個銅板?”她猜道。

李常林笑著搖頭。

“總不能是二兩吧?”方小小驚出了一口涼氣。

沒想到,李常林竟然點頭:“若是售價太便宜了,豈不是墜了張老的名聲?”

雖說秋梨膏對外打的名號只是張老的徒弟,許多人都還在觀望中,還有很多人不相信張啟風真的收了徒弟,而且對方還將張啟風獨家秘製的各種膳方拿了出來。

但是,李常林相信,只要這秋梨膏一面世,一定會被人哄搶一空。

只要打出了張啟風的名號,肯定會有人慕名前來,只要他們嘗過一遍,立刻就能對比出張啟風出品的秋梨膏與尋常秋梨膏有什麼不同。

秋梨膏並不是什麼稀罕物,但能將秋梨膏製成這種程度的,只有鬼才張啟風。

是的,好好兒的一個大夫,不光醫術高明,廚藝更是登峰造極,最後竟讓他將醫術與廚藝相結合,研究出了獨一無二的藥膳,讓喝藥成了一種樂事,你說這人不是鬼才是什麼?

簡直就解救了全天下所有病患。

可惜這人脾氣臭,性子古怪,排場也大得很,縱是皇太后都不好請他做一次藥膳,更別提那些尋常的達官貴人了。

是以,大家都只聽過張啟風的傳說,卻鮮有人嚐到過張啟風的手藝。

笑話,連皇太后都請不到的人,你若請了去,豈不是說你比皇太后更厲害?你敢麼?

某菜農,某街邊乞丐,某破廟流浪漢,某山野小兒:你在說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