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熬製秋梨膏(第1/2頁)
章節報錯
秋梨膏開始熬製,最開心的不是李常林,而是下河村的所有村民。
這段時間,他們每日上山摘野山梨子,一天走兩個來回,摘兩筐梨子,一筐梨子便是十個銅錢,一天下來能掙二十個銅錢,比村口修路的人的工錢都多呢。
原本,張家只出資讓人修村口那段路,但是李常林為了方便大家從山上往下運送野山梨子,又請他們將村裡一直到山腳下的路都修了一遍,延長了工期。
是以,那些修路的漢子修著修著便有些不平起來。
“我們在這裡賣力氣,一日也才十二個銅板,你們一群小婦人,一日竟還能掙二十個銅板,那咱還修什麼路,不如都上山摘野山梨子算了。”
這話可是樂壞了下河村的一群小婦人了。
“誰說小婦人掙的錢就一定比你們這些漢子少呀?再說了,你若不修路,我們進山下山多不方便?”
“就是,可不許不修路,大家都等著用牛車從山腳下把梨子運回來哩,您就趕緊修吧。”
一群漢子雖說心有不甘,但他們也沒放棄。
自己不能進山摘梨子,我喊我家婆娘摘了梨子送來,不也能掙一筆麼?
雖說從他們村送梨子過來,路程遙遠,一日只能送一趟,但一趟也是錢啊。
於是,這段時間以來,不僅僅是下河村的村民進山摘野山梨子,從各個村裡送來梨子的也不少。
大家都知道,下河村有貴人開了一個熬製秋梨膏的作坊,如今正是山上野山梨子氾濫的季節,人家又收這沒人要的野山梨子,大家可不趁著這個時候進山採摘麼。
因著這個契機,不僅僅衍生了摘梨子這個工作,有些不想進山去費那力氣,家裡又有牛車的,便動了旁的心思,專門到鄰村去收梨子。
李常林這邊給的是十個銅板一筐梨子,他們給的則是八個銅板一筐梨子。
雖說少了兩個銅板,但是因為少走一大段路,省下來的時間還能再進一趟山,再摘一筐梨子。
多摘一趟,便多八個銅板,一天算下來,也能掙十六個銅板,可比自己送到下河村掙得多。
於是,除了自己摘自己送之外,便又多了一個往下河村運送野山梨子的行當,一筐兩個銅板,一趟能運六筐,便是十二個銅板,一天來回兩三趟是可以的。
如此一來,往來於下河村的人臉上都不由的帶著笑意。
來一趟便是錢啊。
下河村臨近幾個村的人,最近一段時間都加入了摘野山梨子的行業,有的負責摘,有的負責送,分工明確,大家都踴躍無比。
除此之外,製作秋梨膏的作坊中也需要不少幫工,村裡那些不便進山的,大多都來作坊中幫忙削梨子。
一筐梨子便是兩個銅板,快的一天削個十來筐都不成問題。
只是這活兒也不好做,比較費手,手臂容易酸,手指頭因為長時間接觸梨子水而被泡軟,泡脫皮的也有,削著削著就慢了,不僅耽誤了工期,衛生問題也無法保證。
李常林一天三餐都是在林家吃的,這一日晚飯,便順口提了一嘴兒,說削梨子皮太費手了,一個人削兩天就吵著說削不動了,手也廢了,削出來的梨子衛生也無法得到保障,目前想不到什麼好辦法。
林大力這些時日都忙著給李常林修房子的事兒,聽到這話,心思就轉開了,當晚便琢磨了一樣工具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