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捷徑也不好走啊(第2/2頁)
章節報錯
幸好他對兄長十分了解,如若不然,今日能否全身而退尤未可知。
“正和慚愧,自保之能尚不成熟,還請兄長借調一二得力手下,護家人一個周全。”
這是知道自己窺探了聖上的秘密,此時不容小覷,心甘情願讓人監視他了。
“你既然知道茲事體大,為何不將此事藏於心中,不讓我知曉。”或者,轉投他人,出賣他,換取現成的利益。
林正和仍然不卑不亢直視對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不管今時今日,這淮陽府掌握在誰的手中,終究都是在聖上手中。
況且,當今聖上賢明,百姓安居樂業,卻因朝中貪官汙吏眾多,眾人合力欺上瞞下,導致民不聊生,聖上有心治理,此乃民之幸,乃世之福,乃正和所盼。
此事,若正和當真無知無覺,便只能繼續蟄伏,待他日擁有了兄長這般身份地位,便也可做出二三事來,造福黎民,拯救蒼生,還天地一個朗朗乾坤,還百姓一個安居樂業,還聖上一個萬民敬仰,萬民稱頌。”
在林正和還未開口之前,周懷山還以為自己會看到一個滿懷激憤,慷慨陳詞,無知無畏的書生模樣。
因為,這種人,他見過了太多太多。
淮陽府官員欺上瞞下,沆瀣一氣這一情況,但凡是個人,誰不知道?
尤其是那些讀過幾年書,又讀出了那麼一點成績,可以參加秋闈,可以面見聖上的人,那更是數不勝數。
但是那些人都幹了些什麼?
不過是讀了幾年書,讀出了一點門道,啥也不是的玩意兒,也敢長篇大論寫淮陽府的腐敗,寫官官相護,欺上瞞下?
這東西你寫出來,都沒送到聖上面前,你便已經因為出門先邁左腳被治一個大不敬之罪,不是打發離京,便是 暴斃慘死,最好的就是一個生死不明,還能給家人一個念想。
這樣的人,他見得太多了。
他以為林正和也像這些人一樣,逮著機會就迫不及待的向聖上述說自己的心懷天下,述說自己的為國為民,高喊一聲為民請命,便是死不足惜。
這都是連聖上都不忍直視的愚蠢行徑。
你寒窗苦讀十餘載,甚至幾十載,就為了在聖上面前,在滿朝文武面前喊這一聲嗎?
那你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要苦讀,一頭撞死在家門口算了。
真正想做大事的人,不是譁眾取寵,不是高喊口號,不是以為自己出了聲,就肯定會有回應。
你得知道,當你把口號喊出來,當你那孱弱的啼鳴響了起來,立刻就會有更多的反對口號出現,更響亮,更悠遠的嘯聲出現,將你那孱弱的啼鳴給掩蓋住。
以卵擊石,毫不為過。
聖上不需要這種以卵擊石的行為。
眼下,林正和便這樣懷著一顆赤誠之心直面著他,告訴他,自己不一樣。
面對這樣的一顆,有勇有謀的赤誠之心,周懷山說不動容是假的。
若所有書生都能像你這麼想,那這淮陽府,聖上早就明著下令來治理了啊,還犯的著我們辛辛苦苦唱這一出。
兄弟,我的家人吶……
感受到周懷山情緒波動的林正和:……
問:是否發力過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