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山河初亂 第六章.出西關(第2/4頁)
章節報錯
“天下刺客九十九,盡出阿爾山,戎族居於偏嶺荒山,部族最大收入,就是他們的刺客組織,燭。上位應是早想誅滅戎族,戎族部落對上位,亦是想行刺殺之法。而上位此時,只是缺一個藉口。既然如此,臣下可為渡河搭橋。”弋維微笑道。
半月後,晉國官府公召,前夜戎族異人派三位刺客夜襲晉國公寢殿,當場擊殺二人,生擒一人。幸天降神恩,國公無礙。
告示一出,晉國群民激憤,對一個能讓大眾吃飽穿暖的的國公,群民對其的擁戴超出想象。
西邊各部落也是難以接受戎族行徑,若是晉桓公遇刺,得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又將被打破。
同年底,在各族臣民請願下,晉桓公親率大軍五萬與各部族聯軍,圍剿阿爾山戎族部落。
襲擾周朝幾百年的戎族部落,就此從歷史上被徹底抹去。
周曆七七九年底,晉修國書與宋,索要西關內河西平原肥沃之地以養晉國之民。
同時,在國內動員全民,為晉宋大戰做足準備。
宋國宋慶公,收到國書後,憤而擲地,大罵晉桓公無禮至極,欲要出兵伐晉。
宋國兵力強盛,製備精良,對於貧瘠的晉地一向輕視,更何況宋國有精銳鐵武卒十萬之眾,百戰未曾敗,此時怎會懼怕一個弱國。
鐵武卒,兵如其名,陣中兵士皆為步卒,軍備精良,各個身著重甲持城盾,結陣前行,弓弩不破,刀劍不傷,已是步兵戰陣的極致。
宋慶公殿上直接書記使,修戰書一封,次年元月,要與晉國決戰西關外。
......
吳國建業,一封緊急軍報被送至大將周瑾面前。
周瑾望著堂前曹洛四人,發出稱讚,“李都尉的戰報我已閱,他對你等誇讚不絕,諸位建功甚大,但軍情緊急,此時不是行賞之時,幾位隨我立即入宮,面見主公。”
吳宮內殿,吳鄭公看著周瑾呈上的軍報,沉聲說道。
“召集軍中參將以上,到殿內議事”
侍官領命後轉身欲出,吳鄭公略一沉吟,“等下,把內閣臣工也召來。”
“諾”
少頃,諸將臣工皆至內殿。
稍過片刻,內殿走出一位年老內侍。
“曹洛,魏無忌,李敢,樊真真,主公也宣你等入殿聽議。”
“主公,諸位臣工,正是這四位小將識破了齊國此計。給我軍創造了眼下這點斡旋時間”待曹洛四人入殿,對吳鄭公施拜行禮後,周瑾介紹道。
諸將聞聲,望向曹洛幾位,投來讚許目光。
內閣諸臣略略掃了一眼,張閣老坐於椅上,也睜目看了四人一眼,目光在曹洛臉上稍作停頓後,轉過臉去,又恢復雙目微閉的狀態。
殿上吳鄭公,以單手遮面,揉著額頭兩側,並未做聲。
“主公,齊國先鋒將吾太以,此將有些名聲,這些年在吳齊前線摩擦中,也是屢傷我軍兵將。更是位二品中武夫,這等武將都被齊國派入我國境內,其他隱患之情更是未知,眼下局面很是不利。”周瑾接著張口說道。
吳鄭公單手揉著額頭兩側,未做言語。
殿中片刻無聲後。張閣老身後一名內閣大夫出列發聲,“此次事大,依眼下分析,皆是由吳堯邊軍守備不利所致。”
張閣老坐於椅上,閉口未言。
這位內閣大夫見閣老未做言語,接著說道,“軍情諸報,邊關戍衛,一向是軍中之職,雖是軍方几個兵士偶然撞破齊國詭計,但如此被動不利局面已然形成,兵府依舊難辭其咎,吳堯邊境的蔡丘守備都尉更是要擔責。近幾年,軍備開支,情報開銷,兵府所需錢銀逐年遞增,巨大開銷何流?怎至如此局面?”
“韋大夫,軍機開支,賬目清明,皆由內閣核對,報請財庫批查後劃撥。”周瑾身後一名參將,出列說道,“此次軍機延誤,兵府是要擔責,但若依大夫言下意,錢銀之事,財庫和內閣是否也有責任呢?”
殿上吳鄭公放下了緊捏雙額的右手,對著內侍勾了勾手指,隨後接過茶杯,一邊飲茶,一邊冷冷的掃視著殿下諸臣。
當目光掃過佇列最後的曹洛時,目光略作停留,接著轉開視線,放下了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