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最後,由集團財務總監李天佑博士做財務報告,時間原因,也僅僅進行了概述:

“各位同仁大家好,截止到97年12月25日。藍星旗下英國、華國、弘企業崆三大集團,以及地產、通訊、礦產、能源等營收共計為4957億米元,稅前利潤為1286億米元。營收和利潤各項財務指標,都在96年基礎上增長23倍……總體看無論是資產優良率、現金流等財務狀況都十分良好。”

“因有藍星銀行配合,沉澱在公司賬面上的現金極少,大多流動資金在保障生產、經營所需後,進入了理財等金融投資領域,由此產生了290億米元的非生產及經營性收益。”

馬由一邊聽財務資料,一邊在計算藍星集團和全國各種經濟資料的比較。

1997年稅前利潤突破千億米元,摺合華幣為8000餘億。佔全國財政收入總額1.43萬億(前世全國8651.14億華幣)的55.94%,太恐怖了。

真正的富可敵國。這個資料讓馬由嚇出一身冷汗。

但轉念一想,完全是自己嚇自己。因在免稅期,不繳納所得稅,也就無需進行利潤核算和申報。他人無法知曉藍星集團的真正利潤額度。

其次,這是全球收益總計。真實的財報,其中很大部分不會進入國內的納稅範圍。大頭要流入在那幾個免稅島上註冊的公司手中。

他非常慶幸,當初創業時,就自學了不少稅收方面的知識。設計了一整套合理避稅的方法。國內他是依法納稅,絕不偷稅漏稅,但因回國初始就貢獻了不少禮物,而獲得了外資企業同等的稅收優惠。幾年內不會暴露自己的利潤值。否則合法但有些不合理,還是會引來紅眼病。

不過,利潤如此之高,其實還是科研攤銷極低。以後賬務處理還是要重新考慮,雖說自己可以引導所有專案的科研,但可按正常科研成本攤銷。提出來的資金轉移出來。

當然,無論如何,他不會心安理得將如此豐厚的利潤佔為己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他計劃來年加大慈善和科研投入、科研扶持。

比如定點及精準扶貧、教育幫扶、以及與大學進行科研合作,培養科研及高教人才,提升大學和科研機構研發水平。這些都是慈善之舉,否則按他擁有的科技資料庫,藍星旗下的三大研究院,可獨立完成所有的科研活動。

但僅營業稅、教育附加稅等,以及員工的個人所得稅,國內納稅也有1280億華幣。佔全國財政收入的8.95%。這也是極為恐怖的資料,是全國30個省(直轄市)平均上繳額度的近3倍。

若要按上繳財政款項排名,藍星集團肯定算是排名前列,相當於發達省份上繳的財政資金。當然,沒有計算地方稅收及財政部分。

若按GDP計算,藍星集團的營收,扣除境外收益約3000億米金後,約佔全國1.82萬億米元的10.98%(前世同期僅1.25萬億米元)。這個資料肯定是無法遮掩,只能再微調一下,儘量將營收劃歸到弘崆、境外去。但這又會導致國內納稅額降低,又違揹他的心願。

不過可與稅務部門商議,合法全額納稅,但統計時切勿按整個集團計算。這樣分散到全國幾十個城市、上百家企業,數字就沒那麼恐怖了。

即使如此,這個十分驚人的資料,對於最高層是隱藏不了。不過到了這個層面,領導們的眼界和思維,相信都十分高遠。只會讚賞不會有其他副作用

不管怎樣,還得趕緊外出,去避避風頭。

馬由和星兒將感應異能全開,做總結髮言。他表彰了管理層和全體員工的辛勤勞作。也宣佈了獎金分配方案,普通員工的獎金在去年的基礎上,增加20%。高管們則提高30%,集團副總裁級別另按貢獻度還有重獎。

但這是獎金額度方案,具體落實到人,已經趨於完善的智慧辦公系統,會有對每一個員工的考評。根據這些考評對應發放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