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省級財力(第1/2頁)
章節報錯
接下來,三家研究院的負責人分別做了彙報,因研究院的業績涉及到保密制度,所以彙報時有關專案方面,都是一筆帶過,甚至連專案名稱都是用內部編號替代,所彙報的也都是一些行政事務性的統計資料而已。不會涉及到專案本身的內容。
三家研究院97年共計完成專利註冊1.3萬餘項。但實際註冊的專利達5.8萬項之多。因為有三家研究院,他們相互專案管理方面沒有資訊溝通渠道,並不知道總體專案數量和進度。
除馬由外,只有經手的文勇以及負責資產管理的張興國知曉數量和專案的簡況等大概情況。但他們二人又不瞭解研究院的研發進度和立項情況。
就這樣,勉強形成了一定的保密度。從而掩蓋了馬由從資料庫裡逐漸釋放出來的技術來源,這也是當如設定多家研究院的主要目的。
藍星礦業公司明面上的業績還是虧損。都是投入,幾乎沒有多少產出。而且所有國內的礦區,都完全採取了生態採礦系列措施,再匹配給當地農戶的扶貧、基礎設施改善等。投入比其他礦業公司採礦成本高了至少300%。
97年度,藍星礦業自有的稀土資源,加之不斷從其他礦區收購的原礦、精礦,概算下來,已佔全國稀土資源的58%(保持去年產銷狀況前提下)。另外,還擁有境外16處稀土礦區,但這些都在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今年才能正式開採。
自不久前,發現了異能可高效挖掘土石方後,馬由便立刻下令終止了礦業公司在全球吞併稀土礦產的行動。這並非是節省大筆購買礦區的費用,而是處於多方面的考慮。
第一,他不能明面上將稀土資源壟斷,避免因此提前激化和西方國家的矛盾。即使達不到壟斷,一旦擁有礦產數量較多,加之華國的稀土資源礦佔比較大,也會將那些貪婪的目光,引到藍星礦業身上,帶來一些麻煩。
其二,現階段重點購置國內稀土資源,實則是一種對國內資源的保護。
稀土礦到了藍星礦業手中,便不會廉價賣原礦、哪怕精礦也不會出售。不過國內剩餘的42%礦產資源,馬由不會干預,可讓稀土市場處於正常銷售狀態。但藍星礦業自有礦產不僅不對外銷售,還在不斷購買市場上供應的礦產,就必然會導致面向西方國家的供應量大幅下降。
加之兩次技術交易會,馬由已把稀土礦精煉、提純技術擴散出去。國外那些心懷叵測、期望廉價囤積華國流出的稀土礦產,這一世已成黃粱美夢。
即使因精礦或提純後的稀土價格高昂,但在市場上還保持了一定數量的供應。國外那些礦業公司所擁有的稀土礦,對比之下,也有了較豐厚的利潤,迫使他們再不會像前世那樣,故意珍藏而不開發。拼命消耗華國的資源。
其實稀土本就是工業味精,用量並不是很大。藍星礦業這一系列措施純屬商業行為,再次影響下,短時間內市場上稀土只是價格較高,但供應還是有一定保障。但供應方卻分散到全球各地、多家公司。華國的稀土供應壓力就大幅度減少,從而稀土資源就儲存下來了。
這段時間,馬由透過私人衛星,早已探明陸地,以及90%海洋中的各種資源分佈、儲量等情報。陸地上那些暫未被發現的稀土資源,他計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隻身秘密前往,直接將礦產收入次元空間。然後轉移到莫三比克基地去提純、儲備。
他將全球陸地上72%的稀土、稀有金屬資源,秘密囤積在自己手中。
屆時,稀土資源將可能成為自己手中一個強有力的自保、制衡手段。
通訊公司透過近兩年的基礎設施建設,再加上有了通訊衛星,通訊訊號已覆蓋全國鄉鎮以上行政區域。其實,加上私人衛星的訊號覆蓋,凡是在藍星通訊註冊的手機,已能做到全國無死角全覆蓋。僅這一點,就超過了前世20多年後的華國幾家移動運營商。
這一世相比較,也已遠超華國電信。現在移動通訊尚未從電信分家,他們到去年年底,訊號僅有21%的覆蓋率(扣除大西北、大西南高原無人地區後,可覆蓋43%)。
光纖網路幹線已鋪設到縣一級。因電腦普及率較低,光纖到戶工程,平均僅完成鋪設住宅區11%,機關單位完成了28%。即使這樣,也是當之無愧全國第一網路運營商,但距離完成全國全覆蓋,任重而道遠。
其實,這也是馬由為了將就使用當前的主流技術。否則直接上6G衛星天網系統,瞬間可全球覆蓋。
能源公司則完成了滬上近海風力發電站試點專案。藍星集團旗下的所有工廠廠房、辦公樓的光伏發電改造,完成度達59%。已大幅度緩解了藍星集團企業供電問題。
電池廠也劃歸到能源公司,目前主要供應藍星旗下的電子產品,少量進入市場,也僅滿足華威等戰略伙伴的電池需求,產值共計達280億華幣,利潤有167億華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