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剛架設好的照明裝置全部亮了,充電裝置也開始給備用電池組充電、通風系統、空調系統開始執行。馬由明顯感覺到電站裡的空氣流動快了一些,空氣更新鮮了一點。緊接著放置在暗河上空的放電裝置也開始工作。

“智慧檢測到6組用電用電裝置耗能指數,調整發電功率,供、耗電達到平衡。”

這就是多芯反應堆、智慧發電的好處。36個反應芯只點火了一根,是這個微型發電站最低發電機組,但現在用電量極小,還是消耗不完發電量。反應堆自動降低了發電量。

馬由指揮幾臺機器人,往基地裡各個工作面鋪設通風管道,以及照明系統、安防監控、空氣檢測儀、網路放大器等。

……

在基地裡呆到週日晚,發電站的執行完全正常。所有技術引數都滿足設計標準。只是現在用電量很少,還無法檢測多芯執行反應堆併網發電的效果。不過隨著施工程序,耗電量將有所增加。一旦基地完成建設,一些耗能大戶的裝置開啟,耗電量可帶動36組反應芯全部點火。

當然那是最高能耗。整個基地都有人工智慧管理,耗能也是其中一個指標,即使達到峰值也不會超過發電能力在最高值。

核電站的這些資料,智慧控制系統,讓星兒能實時監控,以此獲得完整的資料後,《奇點2.0》就可完成設計並開始建造。馬由計劃用驗證後定型的核電站,安裝到下一代穿梭機上。

可惜這麼好的技術,當前不敢拿出來大規模投入民用。但他還是準備再製造一兩套這種微型電站,給藍星集團旗下幾家鋼鐵廠、單晶矽廠、晶圓廠之類的耗能大戶私下供電。

只是屆時需找一個電力來源的掩護。否則,耗能大戶突然自給自足了,無法解釋,可能會引來有心人的關注。能源革命暫時不是藍星集團這個小身板可以獨立承擔的。

為了節約充電時間,馬由給每一臺機器人和工程機械,都準備了2組備用電池。這些機器人和裝置一旦電力用到警戒線時,就會自主去充電站,讓維護機器人給換上新的電池。舊電池則放在無線充電器上,及時充電。

如此迴圈,就可保證機器人和裝置,除正常保養外,幾乎不間斷地施工。

各個工作面的施工都很順利。《穿山甲97》會按圖紙將馬由異能挖掘的空間拓展成無數12米直徑半球形連續空間,跨度會根據基地不同功能分割槽,以此模數調整跨度數量。

竣工後,地下基地將由無數的薄殼狀空間組成。若是在地面,50萬平方米、周長達到月2800米,全薄殼、單層建築,在全球都會名列前茅、十分壯觀的單體建築體。

前世如此龐大的單體建築並不多,單層面積全球第一,總面積也僅次於目前世界最大的單體建築米國五角大樓60.8萬平方米,但它是5層建築組成。2013年,蓉城環球中心總建築面積約176萬平方米,成為世界第一大單體建築,但是由地下2層,地上18層組成。

核電站完成發電後,馬由來到規劃中的庫房,這裡也完成了全面的加固。他將基地建設所需的鋼材、粘合劑、各種管材、線材等建築材料,分門別類取出來。這樣他可以一段時間不過來,工地也能保持施工狀態。

看了看次元空間裡,還有龐大數量的槍支彈藥,留下幾支自己可能會用到的狙擊槍和配套彈藥。其他都取出來放在庫房中。現在有了基地,可隨時給次元空間騰挪空間,以免萬一需要時,空間容量不夠用。

雖說現在空間極為寬闊,但像前段時間在海洋中打撈的幾百艘沉船,還是佔用了一大片空間。在沒有成立博物館之前,他還只能放在空間裡,一是沒那麼多庫房可以堆放,二是拿出來沒有專業養護,這些沉船很快就會壞掉。

讓星兒掃描了一下各個裝置的控制系統狀態後,他才很有成就感地掃視一圈,戀戀不捨離開了基地。

來到山洞口,將製作好的一套鋼製門安裝到山崖的洞口處,並用粘合劑混合周邊岩石的粉末,將大門外側塗裝了一番。在移植過來一些雜草、青苔之類的,將大門偽裝和環境一致。

門禁系統是星兒控制的智慧門鎖。即使有人誤打誤撞找到這裡,也開啟不了這道鐵門。

不過,這只是短時間如此簡陋的安防體系。待他回去,在實驗室裡製作幾套鐳射武器,安裝到洞口內。一旦有人不請自入,則可以用鐳射將其擊昏。若是武裝進入則會直接人道毀滅。

穿梭機2小時後,降落到南海一座無人小島上。馬由收入空間,換乘飛行滑板回到鷺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