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著剛做完實驗的樣子,回到地面的辦公室。

馬由給助理招呼了一聲,一眾安保人員圍繞著他出門,步行到500米處研究院自己的小碼頭,乘快艇回到琴島。

踏上小島石板路,感受著周邊熙熙攘攘的市井氛圍。頓時感覺回到人間一般,雖說在莫三比克基地地下空間裡只呆了兩天。離開了黑暗、封閉的空間,步入喧鬧的環境中,馬由還是有點感到恍然隔世。

人真的是群居動物呀。

回到自家小院,洗漱一番後,修煉了一會強身功法,讓三天緊張工作、有點僵硬的身體恢復了狀態。

泡上一杯茶,他來到陽臺上。這時遊客們漸漸稀少,該回鷺島市區都離開小島了,喜歡這裡的,大多已入住客棧。整個小島不一會,就驟然安寧下來。

聽著不遠處浪濤聲聲,思緒再度飛回莫三比克礦區。前期基礎設施建設即將竣工。礦區開採也將進入正軌。下一步就需要一個強大的運輸船隊,來往運輸。

滬上的藍星造船廠船塢等基礎設施經過一年多的施工,再有一個月就可竣工交付。濱城的造船廠還需半年才能竣工。

一艘大型貨輪的建造週期,大約需要3年以上。

當然,星兒出手可節約幾個月的設計時間。再加上有人工智慧的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排程,又可節約35個月。再配上藍星集團強悍的船舶建造機具,至少可再節約56個月。無論怎樣高效,也要20個月左右。

可莫三比克的礦區,最晚明年4、5月就可以完成前期基礎設施建造。投入正式開礦。

若等自己的貨輪運輸,無論怎樣也趕不上進度。

前期可以租用輪船,但自己的秘密很多,終究要有自己的輪船才是正道。而現在國內的造船業,還沒只更是起飛。按前世的軌跡,還有3年,才進入高速發展期。一直到2020年,華國的新船接單量,以48.8%的市場份額,碾壓南韓國的41.4%,成為造船業的世界第一。

最終還是要落在藍星集團自行製造。但建造大型貨輪可不是造汽車那麼簡單,組織一個攻關小組,大家努力加一下班,2、3個月就能完成一臺全新樣車的研製。一艘大型貨輪,光涉及到的鋼材就重達數萬噸,還有加工、焊接、安裝工程等,都有嚴格的施工程式,快不起來,前面測算的20個月,幾乎沒有壓縮空間。

大腦飛速運轉,比較了各種辦法後,最終他想到了一個過渡方案, 先收購幾艘結構還算堅固的舊貨輪、甚至是報廢的貨輪。然後在滬上的藍星造船廠進行修復、改裝、完善。

這樣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透過改造舊輪船,積累一些現場施工管理、後勤排程、材料加工、上游企業協作等經驗。之後再生產自己研發的新型船舶,就有了成熟的班子。

這個方案實施起來,有較大的可行性。首先購買貨輪時,雖說自己不可能因這麼一個小生意,就親自出面考察。但暗地裡花費幾個小時飛一趟,悄悄去出售方的碼頭,讓星兒掃描一下,確認其結構狀況,還是可行的。

其他的動力系統、通訊及導航系統、雷達等感知系統,都是可以提前準備、提前研製,在自己可控的工程週期範圍內。

其中通訊及導航系統、雷達等感知系統等,可以讓星兒採用穿梭機的閹割版,實驗室就可加工完成。剩下就是動力系統,是當前必須解決的問題。

想到這裡,他讓星兒檢視了一下京城研究院動力研究所,船舶動力系統的研發進度。瞭解到狀況後,就給動力研究所負責人去了一份郵件。讓他安排本週組織一次船舶動力設計研討會。

又讓星兒檢視了周天宇副總裁,看他籌建造船廠的情況。發現管理團隊、建造技術負責人等,也都到位了。正在藍星集團總部培訓中,便放下心來。

再讓星兒搜尋了一下全球各地出售舊輪船的資訊,初步篩選了12艘排水量以及從資料介紹看,還算合格的標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