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的崗前培訓課程都已完成,明後天就要統一上崗考核。管理層除你任命的廠長劉景天碩士外,德國工廠派過來的技術總監,內地招聘的2名技術副總監都已到位。生產骨幹除德國晶片工廠過來的30名工程師和技術工人外,從內地招聘過來40名工程師、技術工人。其他400名技術工人都是弘崆本地人。封裝測試工廠人員更多一點,達700餘人。目前都在鵬城晶片封裝廠候命。他們的培訓也基本完成。”

馬由統計了一下,這樣2座中型晶圓加工及封裝測試工廠,還沒有考慮研發和設計崗位,就達到了近1200人。

不僅人數多,關鍵大多數崗位都需要菁英人才。晶圓加工工藝流程有幾十道工序,包括光罩、掩膜、刻蝕、參雜、離子注入、化學氣相沉積、金屬互連線製作、研磨等等,晶圓加工完成以後還會進行晶圓級的測試。

這些生產環節,涉及到機械類、化學類、物理類、光學類的各種人才。若再加上工藝開發及最佳化、生產流程管控、生產良率提升等工作,還需求微電子學專業的器件和工藝方向。此外,還有很多其他人才的需求,例如器件的建模、pdk製作、工藝線驗證、eda軟體相關支援工作等等。

簡單說,這些工序,都代表著需要很多種類的人才,而非一般的技術工人可以勝任。相應支付的工資即用工成本,則發幅度增加。

藍星集團在國內外都在招聘晶圓加工及封裝測試人才,還直接從德國晶圓工廠帶過來幾十名骨幹。才基本滿足晶圓加工及封裝測試所需崗位。要降低成本,除節約原材料成本、提高良品率外,唯一出路就是使用全自動智慧生產線替換大量人工操作,從而降低因用工數量多產生的成本。

但這樣超前的生產工廠,放在這個魚龍混雜、形勢比較敏感的地方。以及全球科技發展時代背景,很有些不合時宜。弘崆晶圓工廠定位是面向全球晶圓代工,屆時難免會有很多人帶著各種目的來參觀。若過於超前,勢必引來一些人的窺視,安防壓力就非常巨大了。

藍星集團真正的核心晶片製造,馬由規劃在蓉城等內地城市。屆時將從設計、裝置及儀器製造,均要採用全新的全智慧生產線理念。這樣不僅可減少對緊缺的晶片人才的需求,降低成本,且容易對產品及生產技術嚴格保密。而這些晶片的用途,也暫時僅控制在集團下屬各產業的裝置、生產線等方面。

視察完畢後,馬由讓顧家明自行去忙工作。他帶著4名工程師助理,暫時接管了晶圓加工車間的管理權,開始對4條生產線進行改造升級。

周密派過來的安保隊伍,經過了濱城機床廠的安保實踐後,有了一定的經驗。他們在馬由來之前,就完成了科技園區核心部位的安全佈防,今天見馬由等人進入晶圓車間後,通知關閉了監控裝置。他們也默契配合,加強了人工巡查力度。

這4條晶片生產線所用裝置,是乘西方國家今年7月簽署《瓦森納協定》前,透過英國公司在德國、米國以及德國等國家分別訂購的。為此,藍星集團公關部還請了議員幫忙遊說,加之工廠地址又在尚未迴歸的弘崆。所以這些裝置運輸過來未遇到什麼波折。

有了德國晶片廠生產線改造的經驗,這次弘崆晶片廠改造工程很順利。馬由率領4名工程師助理,更換了生產線的控制系統,增加了大量的裝置執行感應器,加裝了機器網際網路連線及各種監控裝置。最終大幅度提升了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最重要的是,將良品率提高到8090,且穩定性極高。所有的改造僅花費了4天、4夜。當然這得益於之前馬由在私人實驗室準備很充分,雖裝置是全球採購而來但生產線是星兒設計的,所以改造升級車輕路熟。

2天的生產測試,馬由依據生產線的執行,微調了所有裝置引數後,便進行了控制系統的固化封裝。並將未來一段時間將要生產的產品圖紙、技術指標等輸入到控制系統內。也與隱藏在他莊園內的生物電腦主導的區域網併網,納入了人工智慧的監控體系裡。

返回內地前,馬由召集集團副總裁顧家明、晶圓廠廠長劉景天等高管,在科技園區辦公區,對晶圓廠下一步工作,作了明確的部署。

“生產線已除錯完畢,今天給各位溝通一下。大家都知道彎島有家企業名叫灣積電,他們首創了晶圓代工廠這種模式。我們廠的是和他們一樣的定位。即將來的業務主要承接全球僅從事設計和研發的晶片企業,這種簡稱fabless的模式,會越來越普及。這也是全球化趨勢所致。傳統的研發設計和製造一體化id模式將日益衰落,晶圓代工將成為產業鏈中重要一環。規模效應才是企業生存的重要因素。”

幾人聽到這個定位,心裡頓感壓力山大。他們都是業內人士,自然對目前全球低迷的晶片行業有所瞭解。就彎積電而言,他們剛渡過了創業期,於1994年才在灣島證交所上市。若沒有他們張仲木董事長,找到英特爾的舊友扶持,獲得一些加工業務,可能彎積電堅持不了9年時間。現在馬由也是這個地位,他們一時間,對未來還是感到了一些迷茫。儘管同意馬由說的全球化專業分工是大勢所趨,但這一天究竟什麼時候到來也是一個問題。

晶片雖運用極其廣泛,種類也數不甚數。因此,在規劃晶圓工廠時,馬由就考慮到自家各個晶圓廠的晶片產品定位問題。弘崆晶圓工廠的定位就是面向全球代工,搶佔國際晶片製造市場份額。德國和蓉城等地晶片廠則為藍星集團內部產品配套。這樣兩條腿走路,迅速樹立藍星集團在晶片行業的地位。

但在座的各位沒有馬由這麼寬的眼界,和熟悉歷史發展軌跡。情緒自然有些低落。會議室的氣氛好似凝固一般,有些沉重。

馬由比他們更清楚歷史軌跡,目前彎積電總體還處於第一個10年,這是最困難的時期。若按前世軌跡,他們在1999年開始追趕英特爾。並於2000年併購世大半導體,體量才急劇增大。真正起飛是2005年成功試產65奈米晶片,領先業界,才奠定了代工也龍頭地位。低迷的狀態已到尾聲。

“你們可能只看到了彎積電、彎聯電等公司艱難的狀況。但不可否認他們開拓了晶圓代工模式,讓市場逐漸接受這種新穎的產業鏈佈局方式。而我們公司並非孤軍作戰,反而是後發優勢,迎頭趕上,正是充當領頭羊的的好時機。 ”

馬由見大家情緒還是有些低落,便再次放出大招

“我們最大的優勢,有這幾個方面。”

“首先,我們背靠龐大的藍星集團,本就是it業界的龍頭企業。資源相對彎積電等企業豐富許多。”

“其次,內地經濟已加速發展。晶片的需求量急劇增加,我相信,不用多久國內對晶片的採購量將遠遠超過西方國家,而我們則近水樓臺。”

馬由很清楚未來晶片用量,完全是用爆發式增長來形容,尤其是智慧手機、汽車智慧系統、智慧化工廠等。但這類需求還要多年後才能到來。但藍星弘崆晶圓代工廠有業務保底的優勢,藍星集團內部各個產業,都有大量的晶片需求。故馬由也仔細研究過市場,除不斷擴大在儲存領域的市場份額外,還計劃了在這裡生產3種晶片。

“第三,在一定時間內,集團將在這裡訂製大量的晶片產品。確保我們晶圓廠渡過市場低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