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走到審片用的觀影廳,一款新型銀幕已安裝好,3D電影放映裝置也除錯完畢。不一會,燈光調暗,銀幕開始出現了畫面。

為此,馬由還專門讓星兒製作了一個短片,讓三易影視的導演、編劇們實際感受一下裸眼3D電影的魅力。

大螢幕出現璀璨的星空,那顆最亮的星辰越來越近,最後成為藍星集團的十字星芒,同時出現的,是“藍星3D技術”幾個立體字,美輪美奐,視覺衝擊力十分強悍。

大家還沉浸在馬由這個片頭中,一聲巨吼:“昂……”

銀幕上突然出現一個巨大的翼龍,從遠處撲面而來。

“啊……”

參會做記錄的幾個女孩,忍不住尖叫了起來,這個視覺效果,也太真實了、太震撼了。

這時星兒按前世資料,在《侏羅紀公園1》的3D電影中,摘取了部分場景,經過重新加工的裸眼3D片段。

短片只有10分鐘,讓所有在場的人,好似親身穿越到遠古,經歷了一場歷險記,讓大家直咽口水。

刺激、過癮、震撼。這真的是3D電影嗎?怎麼和之前看的立體電影不同,完全是親臨其境的感覺呀。

其實3D電影很早就面世了。

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是《愛情的力量》。不過,早期的3D電影都是以展示立體效果為主,片中常以指向觀眾的槍、扔向觀眾的物體為噱頭。

1936年利用雙鏡頭攝影機和偏振片可以造出具有立體效果的影片,但此技術具有不少限制。

1952年,講述非洲探險的《非洲歷險記》被認定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長片。該片的口號是“獅子在你腿上,愛人在你懷裡”。

1954年,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導演們,絕大多數都對3D電影低眼相看,認為那隻不過是在玩魔術而已,根本不是藝術。然而,希區柯克不這麼想,他在1954年拍攝了3D版的《電話謀殺案》,成為了當時3D片中為數不多的精品。

同年,環球公司推出最有名的3D恐怖片《黑湖妖譚》,該片也是至今為止惟一一部有續集的3D電影。

1962年,華國的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國內第一部3D立體電影《魔術師的奇遇》。後來又陸續出現了《歡歡笑笑》、《快樂的動物園》、《靚女阿萍》《俠女十三妹》等。

1982年,迪士尼拍攝了短片《魔法之旅》,雖然這部短片只有16分鐘,但透過CGI與真人表演的混合,打造出了在當時令人驚訝的3D效果。

同年,《13號星期五》第三部上映,正是該片,讓80年代的3D電影慢慢復甦。

1983年,3D版的《大白鯊第三集》轟動一時,放映首周就賺得1300萬美元的票房。但因為電影本身水準低下,3D效果也無過人之處,很快就讓觀眾失去了興趣。

1985年,《魔晶戰士》成為世界首部3D動畫長片。

所以在場的都是電影從業人員,多少還是觀賞過一兩部3D電影。但之後的發展趨勢他們就不清楚了。

馬由可是知道,從今年往後,3D電影越來越受到導演的青睞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