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一部IMAX3D長片《極地特快》誕生。該片在2000塊普通2D銀幕上放映,3DIMAX銀幕只有75塊。然而就是這75塊3DIMAX銀幕,獲得的票房佔全片總票房的百分之三十。3D+IMAX的“超強組合”,讓發行方看到了巨大的商業潛力。

2005年,迪士尼的動畫片《雞仔總動員》採用了新型投影技術放映,消除了以往看3D電影時容易產生的眼睛疲勞。

2009年,《阿凡達》成為有史以來製作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3D電影。終於點燃了3D電影的狂潮。不過代價是,該影片預算超過5億美元,成為電影史上預算最高的電影。

簡單劃分,若20世紀是3D1.0、2020年前就是3D2.0。而馬由即將釋出的裸眼3D最少都是3.0時代。無論是畫質、解析度、色域寬度,還是立體感,還原現實可達95%以上,十分逼真。

……

眾人還沉浸在剛才的震撼之中,現在他們都切實體會到了裸眼3D電影的視覺衝擊力。更是見識到了藍星集團在影像技術領域的實力。此時馬由也快速瀏覽了3D電影發展脈搏。

再度回到會議室,藝術總監雷德龍有些亢奮,手舞足蹈地說道:

“若我們拍攝的電影都能有這樣的視覺效果,票房的確可以得以保障。而且可以預見,全世界的電影公司都要跟隨我們的腳步,主動發展裸眼3D技術。這可是堪比無聲向有聲、黑白向彩色轉換的電影革命。”

的確如此,國外票房暫且不議。前世2011年,《龍門飛甲》獲得5億元票房,2012年《畫皮2》獲得7億元票房,2013年票房冠軍《西遊降魔篇》中,3D版本帶來的票房收入佔其全部票房的91.2%。這些都證明了3D電影的巨大商業價值,由此還催生了3D內容的大爆發和電影市場的持續火熱,甚至還對家庭以及個人市場產生了巨大的輻射效應。

“董事長,我們三易影視若率先在裸眼3D領域,推出今天這不短片一樣效果的視覺大片,的確可以做到在全世界一鳴驚人。但是,最好還是內容也要上佳才好呀。你看……”郝雷還是那個秉性,賤賤地想從馬由這裡扣點東西。

“本該是你們自己想辦法。好吧,我也不藏私了。剛才放映的短片,就是我給你們準備的劇本之一,名為《侏羅紀公園》。這是一部科幻冒險電影,影片主要講述了一位生物學博士召集大批科學家,利用凝結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體內的恐龍血液,提取出恐龍的遺傳基因,將已絕跡6500萬年的史前龐然大物復生,使整個努布拉島成為恐龍的樂園,即‘侏羅紀公園’。以及由此引發的諸多故事。”

這部電影前世本是1993年上映,改編自邁克爾·克萊頓於1990年發表的同名。但這一世,或許是平行時空的差異,居然找不到這部,因此也沒有這部電影的誕生。馬由前年就讓英國藍星出版社,用邁克爾·克萊頓的名義發表了這部,並將版權簽約他在弘崆投資管理下的基金會里。

這就是自己擁有出版社的好處,外人無法核查作者真實身份。畢竟作家們用筆名也是慣例。

“科幻題材的電影比較好,沒有太多政治元素,不會受到國外官府審片部門的刁難。民眾觀影時,也不會有所謂意識形態的牴觸感。”陶國慶聽到這裡,便說出了他的看法。

他的家庭背景,天生在這方面比較敏感。這些年事業發展也極為迅猛。尤其是和馬由合作之後,經驗和視野都得到了提升。

“的確,西方國家所謂的言論自由,其實都是那些西方主流媒體劃定的範圍內的自由。符合他們利益的,就是普世價值,不符合他們利益的,全都是錯誤。雙標對他們來說,是常規操作。為了政治正確,甚至還極為反智,毫無底線可言。西方世界,在許多領域,其實與中世紀動輒冠之為異端而打壓,沒有多大區別。他們的歷史就是如此迴圈。”

藝術總監雷德龍補充到。他在國外也呆過很長時間,正是因為專業是藝術管理,接觸到了不少媒體和電影題材方面的真相。

“馬董,我們還是說說劇本吧,另外還有哪些呢?”郝雷把話題扭了回來。

“第二部我建議在功夫類題材中選擇,這種以功夫為載體的華國元素,在西方已有較好的觀眾基礎。具體的,我建議就用《雪山飛狐》吧。不過改編成劇本,你們要找好編劇才行。定稿前給我稽核一下吧。”

“第三部,還是科幻類,名為《最後的族群》,不同於第一部,這是宇宙文明為背景,不會涉及到現實,規避了意識形態方面的敏感,同時有星際戰爭的宏大場景,能充分發揮出3D電影的視覺衝擊力,以及淋漓盡致地發揮我們特效技術。”

這是馬由從科技樹資料中找的一部電影,且是前世一個真實故事改編的劇本,所以素材極為真實,非一般科幻改變的劇本那麼無厘頭,缺乏邏輯。而且這部電影,還有激勵人類文明奮發圖強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