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飛機訂單(第1/2頁)
章節報錯
“你們兩家公司一定要重視航空俱樂部的建設,學員收費不能太高,多培養一些合格的飛行員,對我們的飛機銷售也會有直接的幫助。”馬由轉頭給李響說到。
“明白了,董事長。”李響和丁玉成齊聲道。
“直升機有訂單了嗎?”
“有關部門和軍方共計下達了20架直升機訂單。此外,蓉城市警方、消防等部門也訂購了10架直升機。其中5架輕型公務機,但要求降低造價,將豪華內飾等全部減裝,用途分別是警用,並要求增設取證影像裝置。消防專用的是重型直升機,要求加裝消防裝置。”丁玉成彙報到。
“蓉城官府這是投桃報李呀。我們凡是有新產品釋出,他們總是第一個官府採購,表達支援的態度。”馬由很是感激地說到。雖藍星飛機質量極佳,不愁銷售,但那是產品打響名聲後的未來。而蓉城官府不問青紅皂白,就第一個訂貨,數量不多,但代表了一種態度。
新型直升機尚未正式公開出售,乘現在訂單不多,產能有富裕,馬由計劃先給藍星集團旗下的子集團,各自先配備一架直升機。這樣算下來,至少需要40架。
“對了,剛才說到要儘量培養飛行員。我們要利用我們的科技優勢,多建造一些1:1全模擬模擬飛行器。這是效率最高、最安全、成本最低的培訓方式。”
藍星各型號飛機的模擬駕駛臺,配備了藍星集團獨有的裸眼3D視覺系統,駕駛艙底座是隨飛行姿態同步的動態模擬平臺。飛行學員在這種模擬飛行器中模擬各種飛行,其效果和真實飛行狀態,除少了點急速飛行的加速值和重力感外,其他效果都相差無幾。
視察完兩個航空產業園區後,馬由在職工食堂吃了午餐,便馬不停蹄來到發動力公司。
雖航空發動機的生產基地,已遷移到兩個航空產業園裡,但新型航空發動機的研發,為了保密,還是集中設定在二環外側的發動機公司內。
“馬董,好久沒看到你了。你來了,我們的研發進度肯定會快多了。”說這話的,是航空發動機研究所總工程師倪向前博士。
“大家辛苦了,我們開會吧。”馬由簡單寒暄後,對眾人壓了壓手,帶頭坐了下來。
“尊敬的董事長、各位同事,今天我們的主題,是第2代航發研究成果的彙報,以及第3代航發的技術路線研討。按集團給出的技術路線方針,第3代航發將是我們藍星動力最後一款傳統燃油發動機。之後,我們將全力投入到混動、純電、氫氧等以及其他新能源領域的課題中。下面請負責《藍航發2代》專案總工彙報一下情況吧。”
“各位領導,我們專案組,從去年開始,就投入到2代航空發動機的設計。目前已完成了樣機的研製。正在進行各種實驗,具體指標是……”
馬由邊聽彙報,便在腦海中查閱有關航發的研究進度。他對產品的研發要求,也是採取投產一代,研發一代,預研一代。現在正在試飛的直升機、固定翼飛機都是第一代產品。
雖說藍星飛機公司剛進入航空器領域,甚至還沒有成品交付使用,但馬由的目光,不僅僅放在飛行器方面,還瞄準了航空發動機領域。
許多國家都期望發展自己的軍用飛機,但航空發動機是一個最大的瓶頸。軍用航發發展至今,初步劃分有5代。
第一代渦扇發動機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以英國的康維發動機、米國的JT3D發動機為代表,推重比在2左右;
第二代渦扇發動機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以英國的斯貝MK202和米國的TF30發動機為代表,推重比在5左右;
第三代渦扇發動機出現在20世紀7080年代,以米國的F100、歐洲的RB199和蘇聯的AL31F發動機為代表,推重比在8左右;
第四代渦扇發動機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以米國的F119和歐洲的EJ200發動機為代表,推重比在10以上;
第五代渦扇發動機出現在21世紀初,以米國的F135和英、美聯合研製的F136發動機為代表,推重比為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