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雲作為京城研究院的負責人,除機器人外,還按馬由的指示,同時佈置了3D印表機專案,若研發成功,可與工業機器人組成的智慧生產線,更有效率地完成一些零部件製造。

“馬董在的話,研發進度會快很多呀,小小工業機器人,居然這麼複雜,太難了。不過,曙光在前面,也快了。”

高雲喃喃自語道,十分懷念馬由視察研究院時,答疑解難的效率。

……

在高雲忙碌於機器人專案的同時,新成立的醫療裝置公司、和藥業公司,落戶?字塔29、30樓。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新成立的兩家公司已進入正軌。藥業公司還算順利,全力推進20多中新藥的臨床實驗。並同時在皖省的亳州市、贛省的樟樹市開始建造兩家大型製藥廠。這兩個城市,都是華國藥材著名的集散地,其中亳州市中藥材種植已達400多個品種,共有800多箇中藥材種植專業村,8箇中藥材種植基地,藥材種植面積65萬畝。樟樹市的藥材種植和集散,也有1700多年曆史,鎮郊的閣皂山是一個天然藥場,綿延200餘里,草木豐茂,盛產各種藥材。

相比醫藥公司的工作的順利推進,醫療裝置公司的醫療裝置研發,順利完成硬體實驗室研製後,在最後定型時,卻進入到一些瓶頸。

這天,兩家公司的總裁歐勝博和崔也,聯合召開了一個專案研討會。

“今天會議的主題,是研討如何驗證、修訂智慧診斷、智慧治療裝置的資料庫工作。因我們研發的不少醫療裝置,會涉及到醫藥領域的專業問題,今天也請到兄弟公司,請醫藥公司的專家們不奢賜教,幫我們多出主意。”

“請醫療裝置研究所總工程師畢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診斷、治療儀的硬體情況和麵臨的困難。”歐勝博主持會議,率先發言。

“首先,我介紹一下診斷裝置。依據華醫四診原理,我們在實驗室裡,已成功研發出《藍星智診99型》智慧診斷儀,樣機也經過了各種程式的檢驗。至少硬體方面,已非常成熟、可靠。”

“診斷儀的資料庫中,已採集了人類已知的病患13000種。一位經過1、2周時間短暫培訓的醫生,便可在23分鐘極短時間裡,使用這套儀器,對病人實施望聞問切的智慧綜合診斷。模擬實驗確診準確率達83.53%。若簡單比較,這臺儀器已經是神醫範疇了。當然,光能找出患者病情,僅僅是治療的第一步。”畢總工介紹到。

起初,馬由從科技樹中,找到了領先這個時代5060年的多種型號的綜合治療儀。因領先年代不算長,前世平行世界的人類基因尚未進化,對現在這個世界的人類,有極大的參考價值。透過虛擬實驗平臺初步驗證,得出了準確率達83.53%的資料,低於前世科技樹高達95%的準確率。

世界衛生組織釋出的《國際疾病分類》,是目前為止全世界最權威的人類疾病分類手冊,它賦予所有已知疾病(包括各種導致中毒、外傷、過敏反應的因素)獨立的編碼,現階段是第十版(ICD10),收錄了疾病記錄近26000多條,方便醫護人員查詢。

再過20年(2018年)釋出的第十一版(ICD11)中,疾病編碼共有55000個,也就意味著目前有55000種疾病及相關因素被記錄、命名。比當前的疾病記錄翻了一番。

醫療裝置人命關天,馬由不敢大意。對疾病資料庫,進行了十分謹慎的遴選。最終在資料庫裡,只選取了準確率較高、亞洲地區常見的13000餘種疾病記錄在案。僅有ICD10記載疾病數量的50%。如此,可大幅度降低誤診率,也可降低診斷儀研發的難度。

且隨著將來診斷儀使用時間、運用範圍的擴大,在保證診斷準確率的前提下,這個資料庫可以不斷最佳化升級。

馬由的開發這個產品的理念,是寧可讓醫生使用後,偶爾被指責醫術水平欠佳、不能診斷病情,請病人轉院,另請高明。也儘可能做到不誤診,害人害己。

雖說現在的智慧診斷儀誤診率,已遠遠低於不完全統計的國內外平均數值30%(有傳聞說是50%)。且智慧診斷儀在無法準確判斷時,不會輕易給出診斷意見,並提示醫療人員,另行採用其他綜合手段確診,從而可再度降低誤診率。

喜歡腦域科技樹請大家收藏:(腦域科技樹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