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智慧醫療裝置(第1/2頁)
章節報錯
“工業機器人組成的智慧生產線,將由一組超強運算能力的智慧控制中心,總體協調和指揮。這臺伺服器組,將根據生產線的工藝流程,配套相應的專業軟體。”
智慧控制中心和智慧控制模組,相當於人類負責思考能力的大腦左半球,作為總指揮系統,與相當於人體丘腦、大腦額葉、紋狀體、小腦等於動作有關的部位的各型號控制模組,共同構成機器人手臂各種動作的“大腦”。
其實,伺服器在某些時候,還是充當的神經系統功能。因為要承載某些龐大數量的運算,別說伺服器組、哪怕現階段公開的商用超級計算機,也無法支撐專用的人工智慧子系統。
高雲口中提到的專業軟體,其實就是人工智慧專業子系統。只是馬由暫是沒有告知他,其他研究人員更不會清楚,他們只會認為這是一套十分專業的軟體而已。
智慧生產線的伺服器組,還將和生物智腦網路進行連線,用類似雲端計算的方式,擁有足夠的算力儲備。以應對智慧生產線出現複雜運算時,伺服器組硬體不足的缺陷。
星兒也進行了充分的評估,哪怕是將藍星旗下的所有產業都升級為智慧生產線,5臺生物智腦組建的雲端計算能力都能滿足。不過,馬由也會根據情況,不時增添生物智腦。
“伺服器組除硬體是京城研究院計算機研究所完成初步設計,但其中的智慧晶片、軟體(人工智慧子系統)還是由《乾組》負責。”
高雲再次暗歎,不過心裡很快也平衡下來。都是藍星研究院體系內完成,也沒有什麼難過的,術有專攻,以後多學習、多努力就行。但再聰明也無法行行都是狀元,除了董事長這個例外。算了,不和他比,那就是一個妖孽。
“弘崆研究院主要負責機械和運動部件的設計、技術創新……。”
高雲在佈置弘崆研究院任務時,也不禁看了一下影片中,弘崆研究院機器人專案組會議室的背景影像,各種金屬骨架、構件、電機之類的,在陳列架上琳琅滿目。
他也早從資料中瞭解到,倭國在機器人零部件領域,在全球算是一流。比如減速器,是機器人關節核心,也是技術壁壘最高的環節。主要功能是將高速運轉的動力轉為低速高、轉矩的運動,佔機器人成本的36%左右。
按照原理分為很多種,其中以諧波減速器、RV減速器這兩種為主。
伺服系統負責驅動機器人的運動,由伺服電機和伺服驅動器組成,佔機器人總成本的24%左右。“伺服”是指系統跟隨外部指令進行人們所期望的運動,而其中的運動要素包括位置、速度和力矩等物理量。
之前的收割行動,還是拿回來不少有用的東西。雖說馬由可以提供這些零部件的設計,但技術轉化為工業生產,還是有一個過程。買現成的企業,一方面充實了自己,同時也削弱了對手。這是國際競爭中常見的手法。
接下來,高雲不斷和藍星研究院其他兄弟單位協調,部署分解後的各項研發科目。
例如需要藍星材料研究院配合機器人的研發,承擔耐磨、超輕超強金屬、觸感等新型的材料研發任務。
如二維、三維視覺感測器,主要就是一個攝像頭,它可以完成物體運動的檢測以及定位等功能,這部分由影像研究所負責。還有力扭矩感測器、碰撞檢測感測器、安全感測器、電磁感測器、光纖感測器、仿生感測器、紅外感測器、壓力感測器等,都由研究院相關研究所承擔。
總之,工業機器人雖是秘密基地中正在使用的智慧機器人,大幅簡化後的方案。但所蘊含的技術,還是十分廣泛。
現代工業自動化三大支柱,除正在研發的工業機器人外,還有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PLC)、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製造(CAD/CAM)。後兩者在藍星集團研究院內部,早就有技術儲備,且不少領域都在運用了。
藍星集團立項的工業機器人,最大的有35米高,可完成大型構件的智慧化生產。主要運用於船舶、飛機、重型裝置等大尺寸零部件生產。微型機械手臂僅僅只有一毫米大小,是世界上最小的工業機器人,主要用於一些超緊密儀器、產品的裝配。
工業機器臂的種類比較齊全,可滿足藍星集團旗下絕大多數工廠生產線的升級換代所需。
當然,研發計劃,並不是所有型號都一哄而上,第一階段,還是圍繞汽車廠總裝車間,完成智慧生產線所需的工業機器人進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