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階段:研發工業機器人,完成藍星集團所有高科技產品的全智慧化生產線構建。這正是高雲目前負責的專案。當然,在短時間內,馬由不會將這種智慧生產線普及到全國,更不可能推行到國外。

不在國內推行是考慮到華國擁有數量龐大的勞動力,有就業的壓力。不出口國外,是因為智慧生產線的技術海量過高。

第三階段:秘密研發專業型智慧機器人,可運用於一些人力無法達到,或者說代價太高的地方。如太空、放射性環境、深海等。有些型號則是補充藍星集團重要區域的防衛力量。同時,還可作為科研助理,用於藍星研究院內部,哪些十分繁雜、且有一定危險的實驗。

第四階段:面向市場推出探險機器人等特種機器人。功能和第三階段類似,但去除武裝機器人,其他型別也將進行弱化。

第五階段:民用機器人,如家庭保姆型機器人等。但這類面向市場的機器人,需要世界整體環境達到一定條件,才能釋出。

畢竟所有科技產品研發出來後,首先的使用範圍大多都是軍事用途,貿然推出家庭用機器人,容易被國家勢力禁止。

機器人研究,首先還有一個理論創新和理論探索。目前人類在探討機器人的智慧,是慣性智慧,不是人工智慧,更非智腦。是人類給予機械產物的一種極其狹窄範圍、帶有一定自學能力的程式。

這種智慧是沒有自主意識的,但他們會根據主人傳輸的資料進行連貫性學習和工作,可以完美無失誤的操作各種複雜的工具,從而完成慣性製造,並能完美的協調與周圍同類的職責,自主形成一套最為快捷完善的工作順序。

總而言之,這種慣性智慧類似於潛意識。

如同一些開車的老司機,在走神想事情的時候依然能眼睛和大腦結合,本能的做出減速,拐彎等操作。

但馬由給出的機器人技術路線,哪怕是最底端的工業機器人,也跨越了慣性智慧階段。核心其實是由專業人工智慧,來完成所有智慧系統的運算和控制。而這是絕密,馬由沒有告訴高雲這是人工智慧,而是告訴他有強悍的超級計算機和極為複雜的專業系統、以及專業軟體來支撐。

高雲領導的機器人專案組,其實只負責了工業機器人機械、部分智慧終端的研發。

這樣的專案分段、分級研發方式,可以做到高度保密。

“呼……!”

高雲習慣性暫時關閉了智慧管理平臺上,他個人辦公空間中馬由發給他的絕密檔案,並休眠了顯示屏。這種習慣,是這些年他獨自在國外管理藍星英國研究院時,培養出的一種保密意識。可規避臨時突然有事離開電腦時,忘記關閉電腦,他人可以看到顯示屏中應該保密的內容。

走到熱水器前,給茶杯續了開水。

再度坐回辦公桌前,視線失焦,腦海中默默消化著馬由制定的機器人研發策略,以及機器人的構成技術原理等資訊。他知道,即使相對簡單的工業機器人的研發,也有很多自己知識儲備中,無法辦到的科目。

心中的好奇心更加濃烈,這個時候全面啟動工業機器人專案,一定另有一個絕密研發小組在協助他完成專案研發。

好在他對藍星集團尤其是馬由,極為尊重和信賴。忠誠度也是最高的那一批人之一,知道遵守集團的保密規則,不會無緣無故地打破砂鍋問到底。可以讓他知道的時候,董事長也不會吝嗇。

不過,作為一名天才。高雲還是準備等時機成熟,找馬由諮詢一下控制系統的技術原理。

畢竟他已算是一名機器人研究學者,很想知其所以然。

高雲沉思片刻後,又開啟電腦,在內網上資料庫中,搜尋出他許可權範圍,可以查閱的所有機器人技術儲備和人員架構,思索著組建工業機器人專案的相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