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鵬博士是技術出身,說到專業領域的話題就是滔滔不絕。一口氣就將飛行測試的所有程式講解了一番。

馬由見外公頗有興致,也就沒有打斷萬鵬的講解。

同時他心中也很無奈。為了趕時間,這一批次的4款飛機並沒有交給研究院航空設計所設計,否則憑他們的技術,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設計時間。

這些飛機都是星兒透過網路,收集了全世界各個飛機制造企業各種機型的設計資料,經過大量的比對分析,再結合前世資料庫裡的資料,綜合後選型、並最佳化後的設計方案。

若要用時間序列來形容,這4款飛機至少是2030年以後設計的燃油型飛行機設計水準。

根據前世資料,空客公司計劃到2035年將零排放的客機推向市場,這意味著它需要在2025年開始制定技術路線圖。實際上,2035年後還是有不少傳統燃油飛機面世,只不過開始面臨新能源飛機的挑戰。

所以說,藍星航空研製的這幾款飛機,幾乎是大型運輸機或客機的燃油型飛機巔峰。以後一段時間,可能在這個平臺上會衍生出不同用途的飛行器,但大改型則會採用新能源動力設計了。

總之,藍星航空的飛機從面世起,就佔據了領先世界30年以上的位置。且以後將一直保持領先。畢竟飛機不像其他產品,更新頻率較慢,一個機型的使用週期大多都是以10年為基本單位。

這本就是藍星集團慣有研發產品的風格。

星兒還從全世界所有飛機公司那裡,獲得了類似機型在不同環境和飛行姿態的資料。並以此大資料,作為設計最佳化和虛擬飛行實驗參考引數。方案定型後,在虛擬實驗平臺上,進行了上萬次嚴苛的飛行測試,萬無一失,才對設計方案定型。

在人工智慧的協助下, 完成了各種零部件的製造工藝、品控程式等,確保各個零部件生產過程中嚴格品控,做到沒有瑕疵。且專門設計和製造了飛機總裝線以及配套的檢測裝置。總裝線大量採用專用智慧機械臂,不僅裝配效率極高,關鍵是品控得以保障。

如此狀態下生產出來的原型機,馬由對接下來的試飛,非常有信心。

但問題是,即使新機型沒有任何問題,虛擬平臺的資料也不能作為獲取適航證的法定依據,同時,藍星航空也無法說明這些資料的來源。

所以,藍星航空還是隻能老老實實,按部就班進行各項飛行測試。好在這僅是花費一點時間和金錢,藍星集團也耗費得起這些成本。同時,也是一種對產品的負責態度。

馬由一開始並沒直接上大型客機專案,就是為安全考慮,以及人們對品牌的認識。只有大型運輸機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大家沒有安全顧慮後,才方便推廣客機的銷售。

不過,私人豪華遠端飛機,則是直接投入了研製,因為這一類飛機的銷售物件,是全世界的富翁階層,他們的世界觀和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普通旅客要強一些,這也是基於他們可花費巨資,請專家進行評估和檢測。不會簡單地人云亦云。

而且,他們大多不止一架私人飛機,買一架新飛機和一般金領、白領買一輛新的汽車沒有多大區別。

最關鍵的是,和超跑一樣,馬由現在面臨一個歷史機遇。

喜歡腦域科技樹請大家收藏:(腦域科技樹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