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新飛機的試飛,按性質和任務分為研究性試飛、調整試飛、定型試飛、使用試飛、出廠試飛和驗收試飛等大項,每一個大項裡有無數的子專案。

當然,試飛一般是由簡單到困難,從而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在環實驗完成度怎麼樣?”馬由問到。

“非常完美,各項指標都達標且極為優異。不得不說我們創造了一個奇蹟。全世界現代飛機制造企業中,沒有聽說過哪一架原型機在環實驗中,沒有一點瑕疵,無需整改。而我們的4架飛機都完美透過測試。這才有今天開始的滑行實驗。而且,前段時間試飛的直升機也給了我們信心和啟發,現在他們的試飛科目已超常規、加大了密度和速度。”

新飛機樣機生產出來以後,並不能馬上就試飛,連滑行實驗都不能。首先要進行在環試驗,即給飛機打上液壓、通上電,然後試飛員坐在座艙裡,操作駕駛杆,因為有液壓,所以飛機上的舵面就會按設計規律偏轉,視景模擬顯示屏上顯示的天地線等景物也會隨之改變。

在環實驗相當於飛行員坐在座艙裡面,根據眼前的視景去飛。透過這種試驗,來檢驗飛機能不能正常控制。

在環試驗完成後,飛機測試進入地面滑行試驗階段。

“試飛員熟悉了我們的新機型了嗎?”

“嗯,都基本掌握了,我們在研製樣機時,提前研製出智慧模擬駕駛艙。從空軍部隊特招過來的飛行員,在模擬駕駛艙裡面進行了2個月的培訓。加之我們的飛機比較其他民航客機或貨運飛機,在整合化、智慧化方面先進了許多,操作和各種狀況監控,也簡化了不少。”

“而且,我們的飛機裡還安裝有獨樹一幟的飛行電腦,電腦連線有衛星網路。可提示各種狀況下的操作建議,甚至無需地面指揮系統的服務。還可在飛行員出現身體狀況的情況下,直接接管駕駛許可權,進行自動飛行和安全降落,總之,很容易上手。甚至一個心理素質合格的普通人,簡單培訓一下,就可以駕駛我們的飛機。”

“嗯,發展高科技就是要給人們帶來更多的便捷性,複雜問題簡單化,才是真正的科學精髓。今天要進行多少科目的實驗呢?”馬由問到。

“我們今天安排4架飛機依次輪番進行低速滑行,第一架滑行完成後,進入停機坪進行資料分析和各項檢測。第二架緊接著滑行,以此類推。因為飛機安裝了齊備的檢測裝置,加上外部各種檢測儀器,根據模擬實驗,估計我們飛機的品質,20次滑行後,就能獲得精準的資料均值了。此後,再根據情況,進行下一步的實驗。”萬鵬回答到。然後他繼續介紹道:

“地面滑行測試通常分為低速滑行、中速滑行和高速滑行。一般低速滑行主要是看飛機在地面滑行的靈活度。中速滑行主要是看飛機的糾偏能力。就是說停止人工操作,僅靠發動機推力往前滑行。”

“滑行實驗完成後,才是首飛測試。再之後,將轉入調整試飛階段,儘管這個試飛階段的時間、工作量、範圍遠少於定型試飛,但其重要性卻不亞於定型試飛。”

“在調整試飛之後,新飛機將進入定型試飛,就是對經過調整試飛後已處於定型狀態的新飛機、發動機及機載裝置等,為獲取效能資料並全面鑑定其是否達到戰術技術指標和使用要求而進行的試飛,其目的在於為型號定型投產提供試飛依據。”

“定型試飛中要測試顫震、失速、螺旋、低空俯衝等,這些雖都是定型試飛中的邊緣課目,但卻也是高難試飛課目。不過,我們為了試飛員的安全,在所有測試用飛機中,都安全了彈射裝置。我們制定的手冊也是一旦發生故障,以保障人員安全和地面安全為主。好在我們以後試飛的地點都在川西廣袤的無人區上空進行。造成地面損失的可能性較低。”

“在定型試飛過程中,還要進行飛機的環境適應性的課目,如大側風、高溫、高溼、高寒、高原、噪聲、自然結冰等試飛。”

“此外,現在人們對飛機可維護性極其重視,若飛機雖然效能很好,但是維護非常複雜,那麼也不能算是好飛機,甚至可能最終放棄這款飛機。所以試飛對於可維護性方面的考核也越來越高。我們的新機型有不少模組化設計,維修很方便。”

“定型試飛完成後,接著進行使用試飛,也就是由使用單位對飛機在各種擬定的使用條件下,考核是否滿足使用要求而進行的試飛。”

“主要內容包括在實際使用條件下全面考核飛機使用效能,研究有效的使用方法。為編寫和修訂飛行手冊、條令、條例、規程等技術檔案獲取必需的補充資料。確定新機維護人員的組織編制和技術訓練要求,確定外場的後勤保障條件。進行飛行和機務訓練,培養飛行員和機務人員。”

“同時也為進一步暴露和發現設計缺陷,為改進改型提供線索與依據。而對已經批准定型投產的批生產飛機還要進行出廠試飛,也就是按照訂貨方和製造廠簽訂的合同,為檢驗飛機生產質量而進行的試飛,一般分為交付試飛和抽查試飛兩種。不過,我們的這些飛機,進入了研製階段,航空設計所諸多專家這幾個月,透過超級計算機的輔助,至今也沒有找到設計瑕疵。”“最後,訂貨方將根據訂貨合同規定的驗收專案,對飛機及其系統和機載裝置的基本效能和質量進行驗收考核,來實施驗收試飛,通常是由訂貨方派飛行員到製造廠去進行試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