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產品定型(第1/2頁)
章節報錯
馬由繼續介紹藍星公司定位是高科技公司,擁有許多超前技術儲備,還將不斷研發出新的技術,以及這些技術帶來的發展前景。這也是給文勇這個未來的高管,樹立一種對企業的信心,讓他知道目前開發出來的兩款產品,並非曇花一現,已有系列產品正在研發之中。
隨即,他要求文勇按公司性質和崗位構想,租用合適的辦公室、招聘相關人員,購置必備辦公用品,做好前期開業的準備。
公司前期是軟體產品,具體辦公地點對產品的銷售、市場跟蹤和售後服務影響不大,為節約成本,尤其是馬由還在劍橋讀書這個現實,最好先在劍橋鎮找一座合適的辦公樓。以後發展壯大了,再根據情況遷移到倫敦市區。
其實,米國很多高科技公司前期都並非是在大城市發展。例如蘋果公司創業時在車庫中辦公,Microsoft的總部在Redmond等等,這種案例極多,甚至在高科技行業中,形成了獨有的車庫創業文化。
在劍橋鎮暫時設立公司辦公地,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招聘員工比較容易,這裡畢竟是大學城,畢業生就近找工作或者公司提早鎖定人才,相互方便。
不過馬由也提醒了文勇,辦公地點最好要寬敞一點,預留足夠擴充套件員工的空間。好在這個小鎮獨立小樓不少,找到一棟稍微大一點的應該沒有什麼困難。至於交通便捷、醒目及標誌性等必備要求,相信文勇還是心中有數。
馬由仔細劃分了他和文勇之間的工作許可權,希望文勇大膽、獨立地負責起這些公司的具體事務,除了副總級別的人員他要親自面試外,其他都由文勇負責招聘。給予了文勇充分的自主權,以及必要的信任。
因馬由和星兒,同時開啟了感知異能。對文勇的心理狀態精準把握,也對他的人品和性格、行事方式等,給予了認可。這才有了“疑者不用,用者不疑”。
財務方面,他授權文勇10萬英鎊以內的自主審批許可權。公司的日常開支也就無需給他彙報和審批,工作效率可得以提高。
最後,綜合他最近的學業和其他日程,給文勇15天的期限,完成公司正式運營前的準備工作。
當著文勇的面,馬由電話給銀行客戶經理。給藍星公司的賬戶上注入了50萬英鎊的啟動資金。這些資金僅僅用於開辦企業前期的費用,產品推廣費用,以及後期維護費用他有自己一套辦法,成本極低。
現階段僅是公司前期所需的部分崗位、近兩個月的工資開支、辦公水電開支以及辦公用品購置等費用。應該足夠應付了。
臨走時,馬由合文勇簽訂了用工合同,工資高於目前英國同等級企業總經理20%,股權暫時沒有。馬由清楚知道股權集中的意義,他的產品都是他自主開發的,以後出現股權獎勵的情況不會很多,他寧願給高階別管理人員分紅權,也不會輕易答應股權的獎勵,分散股權從而導致決策的難度。
合同簽署後,馬由給了文勇一大疊檔案,其中有星兒參考這個世界其他類似企業公司制度,草擬的藍星公司章程和相應制度,甚至細化到各崗位制度及工作許可權、績效考核的激勵機制、財務制度、保密制度等等。
給了文勇一本簽署了印鑑的空白支票,並把登記有支票的號碼的交接清單,雙方進行了簽字交割,從法律上規避文勇攜款潛逃的風險,當然他枉顧法律要潛逃,也就是10萬元的風險而已,且幾天後財務人員招聘到位這個風險也都不存在了。
“藍星”這條飛船即將起航,可以預知的是,經過一定時間適應後,後會越來越加速起飛。
正在馬由和文勇忙著籌建公司的時候,大學校方徵求馬由意見,希望他參加學校舉辦的數學研討會,其中有一主題研究,是對《馬氏幾何》進行詮釋性演講。
學校這樣做,也是希望透過這場學術會議,以及將來類似的研討會,進一步提升劍橋大學的聲望,尤其是被米國大學打壓下來的學術聲望。
馬由自己倒是可有可無。但有學校承擔舉辦方,出人出力,邀請世界各國數學大拿們歡聚一堂。還是對他在學術界增加影響力有較大幫助。他自己倒是不會費太多的精力。便爽快地答應了這個計劃。
乘學術研討會和開業前的準備工作空擋,馬由開始最終完善兩款軟體的最後封裝,以及考慮軟體銷售方面的事宜。
一款軟體產品的知名度和銷售渠道,是新公司、新產品的難點。
傳統的營銷手段,是花費巨資在各種媒體上打廣告。馬由自然不會考慮這種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