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大將就位(第2/2頁)
章節報錯
馬由扯過一把椅子、請文勇坐下後,遞給他一杯事先泡好的竹葉青,然後問到:
“老文,我可以這樣稱呼你嗎?”馬由不願意耽誤時間,也想透過前世一些常用的心理學運用技巧,最短時間考察一下文勇,並讓星兒借用他的五官啟動了誠信監測工具。
“啊!沒問題、沒問題,我在大學期間的同學都是這樣稱呼我,我比你年齡大,沒有關係的。”文勇扶了扶眼睛有點拘謹回答,不知道為什麼,文勇看到馬由第一眼,不知為什麼,下意識忘卻了馬由的年齡狀況。
馬由沒有主動稱呼文哥,親和中保持一定的距離感。這也是為了防止他待公司壯大了、職位高升了,就開始心態膨脹,甚至拉大旗作虎皮。許多跟隨企業主發起於微末的高管,企業壯大後反而與老闆分道揚鑣,大多是心態不平衡所致。
文勇沒有得寸進尺,讓馬由叫他更親切的“文哥”稱謂。這樣知進退的態度,透過了馬由設定的話術考核。
馬由又關切地問到:“畢業後,有什麼打算呢?”
馬由在郊遊時,已透露了要招攬文勇一起創業的意思,所以單刀直入地問到這個問題。
“唉,實話說,回國內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我已不抱什麼希望,除非我回去當老師,穩穩當當地過一輩子。但我這些年心血的課題沒有實踐的驗證機會,心有不甘呀!”文勇坦率承言道。
看起來文勇還是有一點小小的野心,當然是可控範圍的事業心,不願安於現狀。
“那你在英國或者其他國家有沒有求職意向呀?”馬由繼續問到。
“暫時沒有,我的專業就是研究人事、用工方面。對現今的歐盟用工規則及容量都有一定的瞭解。歐盟剛建立3、4年,他們都暫時集中在歐盟內的人才流動,少量短缺人才可向其他區域開放。所以我的專業對他們不是稀缺崗位。米國我瞭解不多,但顧慮他們和這裡一樣,骨子裡對華人或者其他膚色人的歧視,所以去米國的可能性也不大。”文勇有點沮喪地回答道。然後補充說道:
“我也考慮好了,能在你創業的公司裡工作求之不得,但能賺錢嗎?哦,對不起,我的意思是說你創辦的企業能否盈利。”文勇的這個問題,給馬由留下良好印象,若他只關心拿多少工資,企業能否存活不關心,就有問題了。
接下來,馬由在輕鬆氛圍中,按心理學設定,問了一些其他問題。最終感覺這個時期華國的知識分子,總體還是很本分、也非常單純,沒有太多其他心思。更多是想體現自己的能力,也盼望自己的學術成果能夠得到別人的肯定和運用。這是一種淳樸的上進心體現,馬由也慶幸這個大時代的良好氛圍,期望這類人才越多越好、這種心態保持得越久越好。
而後,馬由給文勇簡單介紹了自己的產品,以及保留性告知對企業的一些規劃。文勇專心聽著,眼睛逐漸發亮,精神也抖擻起來。他非常認同馬由對網路科技發展的預判,畢竟他在歐洲,親自體會了網路發達帶來生活及學習的變革。雖不是很懂IT專業,但媒體和校園資訊的開放,他比國內很多人更加了解這個新興行業的遠大前景。
一陣交流後,文勇總體透過了馬由的最後面試。
當然,他也發現文勇在企業管理方面的經驗欠缺,拓展能力有限。是一位可以按公司制定的策略,具體執行的守成型將才。
他也不指望運氣那麼好,第一次招聘就獲得一位帥才,其實他心裡對文勇的定位在於他的專業領域,這是一個總經理或者說是行政總裁類的過渡性人才,將來還是要發揮他的專業知識,在將來公司規模大後,將他用在人才的梯隊建設和人才的管理方面。
當然,也不排除經過企業成長過程中不斷地學習和實操鍛鍊,他的管理能力超常規進步。且一旦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考驗,馬由也有能力幫助他提升自身的資質,強化學習的能力。
同時現階段他也需要文勇熟悉英國的經歷、一段時間內公司會加速度發展,人才的聚集和人員的管理是提前準備的工作,而且他暫時不需要經營型人才和決策型人才。公司發展的方向和策略始終在他心中非常清晰,他僅僅需要執行型人才就可以了。就這一方面而言,文勇是可以試用的。
雙方就待遇問題進行討論後,一拍即合。這樣,馬由的首位大將,就此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