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關乎民生的大明朝銀行(第1/3頁)
章節報錯
之前的銀鈔已經爛掉,現在要推行銀票,自然沒有人看好。
不過這是皇極殿門口,耳目眾多,眾人也不敢亂說話,心中各自有數。
有不少官員心裡都在嘲笑皇帝搞的這一套一套的。
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小年輕人自我不切實際的幻想。
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朝臣們自然沒將小皇帝的這些放在眼中,他想怎麼玩就配合配合吧,過段時間他就知道事情不是他想的那麼簡單了。
總之,這朝堂上,真正銳意改革的,已經沒多少人了。
到了晚上,眾人藉機去探望周士樸,在周士樸家中飲茶。
兵部尚書王洽感慨道:“陛下現在這般改制,真的有用麼?”
周士樸搖了搖頭,語氣中盡是不屑:“若是這般便有用,問題早就能解決了,如何會有現在這般局勢。”
“錢閣老,您如何看?”
錢龍錫沉默片刻才道:“這般只會重蹈故宋之覆轍,增加朝廷官員人數,造成官員冗長,加大朝廷開銷。”
韓爌也感慨道:“是啊,眼下國庫緊缺,正是開源節流之際,陛下不但不節省開支,反倒增加編制。”
這幾十年的黨爭,人心早就疲憊了。
總體來說,從萬曆到崇禎,朝堂上大概只在做這麼幾件事,
一、爭論如何增加朝廷收入。
畢竟邊事要打仗,開銷巨大。
偏偏萬曆皇帝是個在皇家自我開銷中花錢不眨眼的人。
如何增加收入呢?
屯田、開中、增加稅額。
從楊漣這些人在地方屯田到朝中有人提出增收商稅,反正能想的都想了。
但效果微乎其微。
二、北邊戰事怎麼打。
從和蒙古的對壘到和建奴的拉鋸戰。
政治鬥爭掣肘前方戰事,導致局面崩塌,從薩爾滸之戰後的這十二年時間,遼東局勢急劇惡化。
而戰局的極度惡化,又進一步加劇朝堂黨爭的混亂。
現在的局面就是,朝堂上的每一個提出來的政策,都有人反對,都有人撕逼,都有人爭論。
到處都是聲音? 久而久之? 當然就人心疲憊了。
在他們看來,皇帝推行出來的這些新政? 也不過將是這些年失敗的政策之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