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華夏聖器:九鼎(第1/2頁)
章節報錯
黃石公和尉繚互視一眼,微微頷首,對秦異人此舉大為讚賞。
周室雖然亡了,周天子依然是一個象徵,象徵著前朝,象徵著周室。若是秦異人要殺他,太簡單了,不過是一力士之力而已。然而,那只是圖一時之快,不計後果的莽撞之行。
要是殺了周赧王的話,一定會背上罵名,會讓無數人罵秦異人殘暴,沒有容人之量。
這還是次要的,最為主要的是,這會失人心,讓人失望。
秦異人善待周赧王,親手相扶,還解衣衣之,這會被人傳頌,會被人讚揚,會得到美名。自然而然的就能聚民望,收人心,尤其是洛陽王者的民心會歸附秦國。
可以這樣說,秦異人這是把周赧王的價值最大化了。
“這……”周赧王只覺身上一暖,一件袍衫披在自己身上,立時驚訝莫銘,一張嘴張得老大,眼睛瞪圓,一副做白日夢的樣兒。
對於周赧王來說,他自認為罪大惡極,一是因為秦武王死在洛陽,秦國這次滅周,難道不會為秦武王報復?雖然秦武王身死是自找的,天知道秦國會不會有以此為籍口報復周室。二是周赧王這次跳出來,命西周公討秦,可以說他是罪魁禍首,秦國要懲處他再正常不過。
依眼下情形來看,秦異人好象沒有問罪的樣子,這大大的出乎周赧王意外,要他不驚訝都不成。
緊接著,周赧王就是大喜過望,晃著一顆雪白的頭顱,衝秦異人感恩戴德:“謝王太孫!謝王太孫不殺之恩!”
“你儘管寬心,大秦不僅不會殺你,還會延續周室宗廟。”秦異人滿臉含笑。寬慰一句。
終結一個王朝,可以殺掉前朝的帝王,卻不會毀掉前朝的宗廟,這是一個傳承。周武王伐紂以後,雖是殺了紂王,並沒有毀掉殷商宗廟,而是封為“宋”國,延續殷商宗廟。
秦異人要毀周室宗廟的話,很簡單的事兒。一道命令而已。只是,那樣會被人指責,會招來罵名,不如留下週室宗廟,可以得到美名。
要知道。周室已經亡了,要留其宗廟,不過是派幾個人看守就成,還能得到美名,這是很划算的事兒。
“真的?”周赧王萬萬沒有想到,秦異人竟然如此好說話,不僅饒過了他。還要保留周室宗廟,這讓他有些難以置信。
“千真萬確!”秦異人重重點頭,聲調並不高,卻是語氣篤定。
“大秦仁慈!”周赧王激動得眼淚直流。一個勁的衝秦異人謝恩。
對於周赧王來說,他是亡國之君,他自覺對不起列祖列宗,泉下無臉與列祖列宗相見。若是能保留宗廟的話。他的羞愧之心就會好受多了。
“謝王太孫!”周赧王的那些大臣也是激動難已,衝秦異人謝恩。
這些大臣雖是無能無膽無識的草包。不過,若論忠心,還真的不錯。因為周室衰敗,只要稍有不忠之心就會遠走他邦,他們能留下來,與周室共存亡,這份忠心是不需要懷疑的。
“走,進城!”秦異人執著周赧王的手,兩人並肩而行,這讓周赧王大是激動,他更加放心了,這性命不會有問題了。
就這樣,秦異人進入了洛陽城,放眼一眼,大是驚訝,又是惋惜。
驚訝的是,王都洛陽很是雄偉,城裡的宮殿很多,一座接一座,不知幾多。而且這些宮殿座座雄偉,氣象萬千,是盛極一時周王朝的象徵。
不說別的,只瞧這些宮殿就能知曉當年的周王室是何等的強盛,就是強悍如同紂王都被周武王滅了。
惋惜的是,整座洛陽城只見房屋不見人,人非常稀少,很冷清,如同一口活棺材。周室是最為保守的,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到了戰國時代,還在遵守周公成法,還在推行井田制,這嚴重的束縛了國人庶民的積極性,只要有可能,能逃國的都逃國去了,是以,洛陽的口眾特別少。
而且,周室宮殿陳舊破敗,這是年久失修所致。
“徒留周公之跡,卻不周公之明!”秦異人大是感慨。
洛陽,是由周公所建,在當時稱“雒邑”。周公之所以修洛陽,是要利用這裡的有利的地理位置,接受諸侯朝見。
周朝的發源地是在陝西的岐豐之間,是由小部落發展而來,周武王伐紂成功,雖是奪了殷商天下,卻是因為周部族的人口實在是不多,只能龜縮在鎬京,無法進入中原之地,沒有以紂王都城朝歌為都,就是一個明證。
周室擁有天下,實行分封制,大量的諸侯被分封於各地。這要如何約束這些諸侯呢?這就是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
在當時,約束諸侯多采用“朝見”的方式,相當於後世的“述職”。當然,天子接受諸侯的朝見,除了約束諸侯,聽取諸侯對政績的彙報,封賞或削減封地外,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接受朝貢。